大家好呀~说来惭愧,身为贵州人的球长,第一次爬梵净山,居然是被激的?!一直没爬的原因无他,单程爬到缆车终点约花费4-6小时,从缆车终点爬到景点大约1-2个小时。来自马蜂窝用户sky这不是去爬山啊,这是去送命啊!但年轻人不能说自己不行,于是我说了我行,并且成功的完成了从人类到猿人的退化。十分感谢咱们马蜂窝宋杨姐姐提供的阿姨爬山照片驴驴的小窝虽然累得要死,但是梵净山真的是十分值得球长为大家推荐推荐,这个国庆去一趟正好!位于铜仁市江口县、印江县、松桃县三县交界处的梵净山,海拔高达米,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也是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来自马蜂窝用户小Q越往上爬,我对这座山的疑惑就越深,比如:得多大的斧子才能把山劈成两半?来自马蜂窝用户大wing同学这块石头真的不会掉下去吗?来自马蜂窝用户微光??半倾这么高的寺庙,确定是人类修建的吗?来自马蜂窝用户大wing同学难道梵净山仅凭自己出色的外貌,就被称作“贵州第一山”?能被称作贵州第一山,不仅仅因为它是“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也不仅仅因为其巍峨壮观,更是因为梵净山在漫长的岁月中所孕育的生命,从古至今,梵净山如同一叶孤舟,顽强的保护着地球宝贵的生灵。来自插画师21号茄子生态学家吉姆·桑塞尔曾说:“梵净山就像一个生态孤岛,有很多物种在里面生存、发展,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在古老的2.2亿年以前,梵净山所在的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海洋,海洋中的生物碎屑及其他颗粒不断堆积,形成了碳酸盐岩。随着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中国南方崛起成陆,极易被腐蚀的碳酸盐岩也露出地表,经过亿万年的水流冲刷,贵州的大地也被蚀刻得千疮百孔。来自GoogleEarth但梵净山的隆起,却打破了贵州地貌的格局,被水流溶蚀冲刷后的梵净山得以露出它的真容——一种与碳酸盐岩完全不同,且极不易被水溶蚀的另一类岩石——变质岩。来自马蜂窝用户逍遥梅梵净山,犹如一枚碳酸盐岩海洋中的变质岩孤岛。高耸的梵净山,让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此交汇,让山间云雾弥漫成为了常态。而蒸腾的气流也转化成了充沛的降水,深处内陆腹地但年降水量高达-毫米的梵净山,竟然能与中国季风降水最丰富的东南沿海相当。来自GoogleEarth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层,再加上梵净山所处的亚热带环境,优越的水热条件为动植物们的生存栖息提供了十分优良的环境。据不完全统计,梵净山的野生植物有种,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球长想说:这里面历史最年轻的也许就是人类了吧)。在梵净山里随处可见的树木,可能是十分珍稀的古热带植物孑遗,像这个:来自摄影师何雄周珙桐,树高可达20余米,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孑遗,在梵净山居然能成片分布,每年春末夏初,珙桐枝头开出大型的白色苞片,宛若飞翔的白鸽。梵净山上还长有高达40米的鹅掌楸:来自摄影师何雄周和极为珍稀的梵净山冷杉,梵净山冷杉是梵净山的特有种,幼年期生长十分缓慢,40年后才开始加速生长,树龄可达多年:来自梵净山管理局也有全球亚热带地区最大的、连续分布的水青冈林:来自梵净山管理局还有全球最高大的紫薇树。当地土家青年男女会以树为媒,互定终身:来自摄影师何雄周梵净山除了是冰期时期植物的诺亚方舟,也是动物爱好者的天堂。随着人类足迹遍布大地,攻伐、开采、战争,人类曾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生态破坏史,密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梵净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动物们也纷纷逃上了梵净山这座孤岛。来自濒危动物志来自摄影师雷孝平黔金丝猴,是仰鼻猴属中数量最稀少的一种,目前仅存只,在山林间跳跃行走,轻轻一跃就有四五米之远。藏酋猴来自摄影师何雄周也有喜欢在地上、悬崖上活动的藏酋猴、黑叶猴。来自摄影师何朝清和生活在小溪、阴河和深水潭中的大鲵。来自梵净山管理局还有通身碧绿,喜欢缠绕树梢的竹叶青蛇。种明星鸟类,让鸟类爱好者在这里也绝不会失望。红腹角雉来自摄影师崔多英红腹锦鸡冠鱼狗(再插一句,这个名字让我一开始以为是啥新品种的狗)来自摄影师杨帆白领凤鹛来自摄影师何雄周正是这些生灵一起,共同组成了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让这座从“崛起”开始就与众不同的高山更加千姿百态。来自马蜂窝用户航叔理论知识学习完了,咱们来看看到底怎么才能上山吧!游览路线梵净山的上山路线通常有两条线:一条是东线,从江口县的黑湾河山门上山;一条是西线,从印江县的护国寺山门上山。两边的门票不通用哦,大家在购票时一定得看清是从哪个山门上山。冬天的梵净山也别有一番风味来自马蜂窝用户魏巍东线坡高路陡,爬到缆车终点需走0级台阶,但东线可以选择坐缆车,单程大约15分钟。乘坐缆车一路上行,像是在穿越四季。来自马蜂窝用户小布行路上西线较缓,山路并不难走,路上风景会比东线的更美,且能不重复的看完所有主要景点。“惜命”的球长,自然选择了第一天走东线。坐缆车到达终点后,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球长决定玩两条,从不同的山门上山,一是因为西门(护国寺山门)是上山单行线,二是为在保证体力的同时,尽量游览到更多的景点。第一天:红云金顶-承恩古寺-万卷经书-缆车返程-亚木沟。第二天:护国寺山门上山-万米睡佛观赏点-月镜山(老金顶)-蘑菇石-缆车返程。//Day1来自马蜂窝用户小布行路上红云金顶也称新金顶,海拔米,部分路段的攀爬难度堪比华山。上半部分被老天一分为二,用天桥链接,两边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来自马蜂窝用户虎啸云海早上坐缆车攀爬至红云金顶,运气好还能见到鸿运金顶名字的由来,这是造物主能创造的最美景色之一,晨间红云瑞气环绕,金光、绿山、古庙,红云,眼前的景色在告诉你路上的一切辛苦都很值得。来自马蜂窝用户小布行路上始建于明初的承恩古寺,是梵净山顶寺庙群的主体建筑,现在仅存部分残墙。古朴的寺院和错落有致的禅房在郁郁葱葱的松林苍柏之间,显得更加幽静而别致,站在承恩古寺前,不禁想象古时的人们是怀着怎样虔诚的心,历经千辛万苦方得上山,祈求平安。来自摄影师覃光辉继续向右走,是相传玄奘西天取经归来,专程到梵净山拜谒弥勒大佛,将至红云金顶时,因白龙马偶失前蹄,撒下的一叠佛经。虽是传说,但大自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将变质板岩层层堆叠,终于形成了这一座座巨大天书的合集,让人在忍不住相信这一层层板岩中也许真的刻有佛经圣言。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还是建议大家乘坐缆车。来自马蜂窝用户燕子亚木沟就在梵净山山脚下几公里的地方,年平均气温只有17度,景区不大,来回2小时便能游玩结束。来自马蜂窝用户旅行之人沿着亚木沟的水路,可自行穿越峡谷,刚从气势磅礴的梵净山下来,就走进另一个古老的原始之地。峡谷内绿树成荫,从深山中流出的山泉水号称“八宝液”,走累了可以直接饮用。//Day2第二天从护国寺上山的的路线会比较绕一些,需要从江口搭乘班车到达印江,再走西线。怕早上起不来的小伙伴,可以选择第一天下山后就直接搭车入住印江。来自马蜂窝用户智游铜仁护国寺海拔有米,始建于宋代年间,是明代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也是梵净山最大的寺庙。虽然是作为梵净山的“入口”,但护国寺背靠象鼻山,寺庙修建得十分宏伟,香火至今仍旺盛。来自马蜂窝用户见道沿山路上行,是一个没有棉絮的棉絮岭。西线的山路几乎是由石头和木栈道组成,因为修建在山脊,地势较为平缓,并不难走。来自马蜂窝用户孟德继续往前便能见到由红云金顶、月镜山和凤凰山,以及连接彼此的山脊组成的天然万米睡佛像,万米睡佛又为佛中佛,仰卧在梵净山顶,有佛头三个、座佛两尊,绵延长逾万米,千百年来当地的百姓们都把梵净山称作“大佛山”——山即是佛、佛即是一座山。来自马蜂窝用户?后继续向上行走,便能走到古称“月镜山”的老金顶。月镜山为梵净山海拔最高的山峰,高米,山体巍峨。据史书记载,夜晚人们只要在这里拿一面石板,就能照出自己清晰的影像,十分神奇。而这一梵净山特有的现象,其实是因月镜山岩石的化学成分纯洁,在特定的空气和光线下,便可以产生这种现象。来自马蜂窝用户玻璃阳光走到蘑菇石,就离下山差不远了。蘑菇石高约10米,上粗下细,犹如巨大的蘑菇,像是风轻轻一吹就会倾倒。看着摇摇欲坠的蘑菇石,是山岳景观中少见的平衡石,至今最少已有10亿年历史。作为梵净山攀登之旅终点的蘑菇石,屹立在山巅,就像是一座魔幻现实主义经典雕塑。运气好的话,能在蘑菇山处看到高山特有的“瀑布云”,这股气势宏大的快速云流,来势汹涌,似天幕下落,云朵如洪波涌起,气吞千里,十分壮观。来自马蜂窝用户jcofmu球长建议大家住在离东门车程30分钟不到的云舍村。来自马蜂窝用户滥觞先生离梵净山不远的云舍有着“天下第一土家村寨”之称,白墙、黑瓦,处处都是一样的石板古道。云舍村民的祖先们为防匪患,采用了迷宫式的布局和高墙大院,这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寨巷道和土家院落。来自马蜂窝用户jcofmu云舍村中还有一神龙潭,潭子不大,却有两种颜色。当地人见怪不怪,在旁边的自然溪流里洗衣洗澡,好不自在。最后的最后,球长想建议大家,不要带小孩和老人去爬梵净山,如果硬要去也千万不要去红云金顶且一定要坐缆车上下!注:主要参考文献:周政贤《梵净山研究》、贵州梵净山科学考察编辑委员会《贵州梵净山科学考察集》、李渤生《世界唯一:重新认识梵净山的价值》。-End-说说你国庆打算去哪~球长来做攻略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0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