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来到梵净山的春天,看到的是太平河最灵秀的春水;当你起筷端碗,吃到的便是鲜嫩脆爽的碧野绿菜;走在路上,你随处都能捕捉到来自纯净山涧春的气息;当你走进这里的春天,你一定会感触到难以忘怀的情怀。

打东边来探寻春天情怀的客人,不要惊讶于看到油菜花从山巅流泄而下,缓缓流淌到山脚。层叠的群山在一场油菜花的巫蛊盛会中醉醺醺的,山林仍是沉睡过一个冬季的色彩。只有几树野樱桃受了油菜花的香薰,跟着淡淡粉粉地开了,不似苗家阿朵头饰般满头珠翠,雍容华贵,零星散落在朦朦胧胧山林中,有种轻盈飘逸之美。

山峰、山洼、山坡、山谷,只要有一巴掌庄稼地的地方,全都淹没在深深浅浅的金色里。几条连接着瓦房和山林的小路就是一段细细的绳索,这绳索把一块块油菜花毯挂在山的脖子上,挂在飘着炊烟的瓦房墙跟儿上。或者万一没地方可挂了,就随便挂在谁家门前的小院或菜园子里。反正这一挂挂形状各异香气熏天的金黄毯子迟早是要来到寨子里的。

再大的吊脚楼都取材自屋后的树林,吊脚楼通透的支柱、轻灵的翘脚成为了视觉的焦点。细长而大小不等的支柱,排列不整齐、东倒西歪,体现了原始美,成为富有诗意的组合空间。遇上下雨,屋檐水滴三分雨的情景,简直就是天赐福源的意象。

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还有做针线的妇女,会热情邀请你到家里做客,屋里整洁干净,不要惊讶他们家里只有为数不多的电器,在这些寨子人的眼里是这么富足,他们从容地享受着这一切,充满感恩和喜悦。

这里除土家族和他们的吊脚楼,还生活着汉、苗、侗、仡佬、羌等十余个少数民族。他们都居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他们离土地更近,与自然更亲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顽强地保留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遵循着祖辈的传统,虽然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吸收新鲜的元素,但那种骨子里纯粹的东西从未改变,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尊重,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去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桶子屋里,端一壶罐罐茶,坐在烽火桶子前端详,整日整日地端详,直到看出每一个阶檐和石墩里藏着的人物、鸟兽、草木、故事和情节。于是把茶壶随手搁在板凳上,用孩童时期学习临摹的心境把藏在建筑里的图腾白虎画下来。

太平河畔,沿着青石板路曲折徜徉可以看见,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钟鼓楼。坐在这远离喧嚣的寨沙侗寨里,品一品梵净山生态王国特产的梵净翠芽,便有一份难得的雅趣与惬意;尝一尝江口灵山秀水独有的绿色新鲜、口感独特的山野菜,就能忘却人世烦扰,收获一份自然恬静的异域风味。

像弱朽员外上好的院子关不住满园杏花一样。贵州唯一羌族漆树坪在梵净山脚下繁衍生息多年,当这颗古朴的羌族吹去尘封,能把贵州的民族风刮起一股风。在漆树坪,所有住房都互相连接,进入巷道,就像进入迷魂阵,古羌先民引山泉修暗沟从寨内房屋底下流过,饮用、生活十分方便。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大家都会齐聚一堂,欢度“羌年”这一重要的节日。

在梵净山脚下,你会发现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微笑,遇到你都会主动打招呼,也许你不记得走过的路,分不清他们是哪个寨子的人,但你会记得每一个笑容。那一张张纯净、灿烂的笑脸是他们情感的符号、是他们对生活的表达,也是他们超然物外的心态……你看不到愁眉苦脸,因为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歌唱、跳舞、蜡染、手工艺、刺绣、每天都像过节一样,身穿快乐的盛装,披戴着美丽的心情。

在梵净山脚下的村寨里住一段时间吧!

你走过梵净山周边的村寨自然而然的生出这个妄想。不由得你自己不想,不管你是个大企业家,是个教书匠、是个运动员,是个作家,还是个游手好闲的单身汉,不由得你舍不得从前你的那些熟悉的生活,梵净山那润泽于天地之间的乡野村落就让你生出这个愿望。

来源:微视江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