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真论》
上篇(梵解《黄帝内经》第三讲:怎样才能不生病?)医圣梵伯说到直接导致人生病的三种风:虚风、邪风、贼风。那这三种风分别可导致什么病呢?
对成功和失败的过分执着为虚风,属于贪(名利权色),与地性和水性相关,引起的是骨、肉、血等方面的病症;
对别人的看法过分在意为邪风,属于痴,与风性有关,导致的是精神方面的疾病;
容易陷入大喜大悲之中为贼风,属于嗔,与火性有关,引发的是五脏六腑的疾病;
这就把心和物联系到了一起,《黄帝内经》没有说,是我引申的内容。梵伯给出的方案的是“真气从之”和“精神内守”两种,接下来叙述的是健康的生活状况是怎样:
是以志闲而少欲
我们常说,知足常乐。一个人可以用很远大的志向,但不要时刻像一张拉开的弓一样处于紧绷的状态,把欲望膨胀得满满的。有目标而不急于求成,这就是志闲。
心安而不惧
不需要满足太盛的欲望,那么我们就不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做出很多恶事和错事,时常处于忧虑和悔恨中。心里无愧,神鬼不欺;
形劳而不倦
加速跑步,几百米就要喘了;匀速跑,几千米都很轻松。这是常识,以一种慢节奏去生活,事情做了,身心却不感到疲累。
现代人忙得连轴转,好像挺充实,实际上是在透支生命。每天看手机电脑,气都积聚在眼部;坐在办公椅上半天不动态,气也凝滞在腰部。长期这样下去,身体里本来运行得顺畅的气,就都堵在一个地方,当然得生病。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
几乎所有的病症,都跟气不调不顺有关;而气不调不顺,跟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性和心理状态有关。气顺了,整个身体就像运转良好的机器一样,不会出问题。
皆得所愿
我们看现在的人类,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滥捕滥杀,肆意污染,相互斗争,然后天灾人祸不断,大家都过德不安宁。要健康,没有健康;要幸福,没有幸福。人气不调,天地不仁。反之,“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天地并不吝啬,各种资源应有尽有,就怕人索取无度。上古的食物都是很精美的,谷物充实,水果甘甜,绝对的原生态;衣物的原料也非常丰富,稍微加工一下,薄纱厚棉不缺。大家住在一块,有吃有喝,有穿有住,逢年过节按照习俗聚一块祭个天地祖宗什么的,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者,互不嫉妒羡慕恨。
这就叫民风淳朴(倒很像我们所追求的乌托邦世界)。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上古的人,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什么抽烟喝酒烫头,看也不会看一眼。也不会被淫邪的事所惑,整天想着解锁什么新姿势,玩点什么新花样。男的不偷情,女的不出墙。人们无论是脑子聪明还是笨,能力大还是小,都是坦坦荡荡的君子,不怕任何事和物。这就于天道相合了。
所以能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个个活到岁还跟老神仙似的活蹦乱跳。正是因为他们有道德的屏障,能抵挡世间虚邪贼的危害。
后记:
此篇从个体的尊道,延伸到对群体的影响。世间不是一个人活着的孤岛,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这就需要德。只有生活在一个地方的每个人都有德,才能让环境变得更好。岐伯就为我们描述了上古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这种乌托邦式的社会曾经有过,现在却只能寄希望在遥远的未来去实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