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杨昌刚的书法作品集《梵净山长歌行》由西泠出版社出版。杨昌刚受访者供图杨昌刚,生于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获全国首届篆书展三等奖,入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展、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全国第六届楹联展、全国第三届兰亭奖、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等,发表《书法艺术的意境和风格》《灵山禅意铸筋骨——禅宗与王道行的书法艺术》等文章。合著有《落后与发展》一书,获省社科成果二等奖,主要讲授《行书》《书法创作》等课程。此次出版的作品集《梵净山长歌行》,共页的体量,涵盖了书法、诗歌、图片、文字、纂刻等内容。面对如此丰富的书籍选材,杨昌刚表示,贵州是山的世界,山的品格、山的气质早已深深融入每一位贵州人的血液里,如何将山的美感和气质表现出来,诗歌和书法是他能想到的最具象的呈现形式。《梵净长歌行》封面“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体裁,而书法作为国粹更是国人精神的体现之一,这两种形式都是祖先们用智慧和心血凝结成的精华,再辅以家乡的美图,一本诗书为络、图文并茂的家乡创作想法就应运而生。”创作《梵净长歌行》时,在纸墨笔的选择上,杨昌刚都颇为讲究,试用了诸如安徽宣、麻纸、皮纸、竹浆纸等,“通过试用,最终选择了蜡笺纸,因为蜡笺纸更容易表现富贵之气、安详之态。墨,则选择了‘红星中浓’墨汁,使用时不加水,让墨更加浓黑发光,富有立体感。笔是选用了自己监制的纯羊毫‘梦碧轩’大号书写,使线条圆润柔和,不过于霸悍。”书法展示常言道,人的一生,前半截走的是离家的路,后半截走的是回家的路。此次完成《梵净长歌行》的出版发行,于杨昌刚而言,既是自己多年心愿和梦想的实现,又是对书法文化及家乡山川风景的一次人文推广。“近年来家乡发展变化非常之大,那座在武陵主峰梵净山脚下的小县城,摇身一变成了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绿色小城镇等。”言及家乡巨变,杨昌刚颇为感慨,“选择梵净山为创作主体,主要是其包罗万象、博大宏伟,为名至实归的天下名山,作为梵净山下偏隅僻地的印江,从明代开始,书法在这里生根发芽,长盛不衰,必然有其背后的文化根源。”书内的梵净山美图交谈中,杨昌刚还直言这次创作也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旅程,不仅迫使自己重新去感知客现和主观世界,也把年少离家对家乡梵净山认识由模糊简约,逐渐变得深刻多元。“这次通过整理资料,把梵净山读了个底朝天,让我更加崇拜完美的梵净山,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歌行体诗歌的创作,也加深了我对古诗的了解与学习,从而更加热爱这一文学体裁。写好古诗词,也将对我今后更好地进行书法创作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江南文字编辑/曹雯视觉/实习生彭宏兰编审/李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8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