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阙夜风立,

大相国寺乐逶迤。

钟声彻彻传天际,

梵音袅袅绕龙亭。

夜晚的开封古城分外美丽,每条街巷,在华灯映衬下无不古色古香,风雅绝伦。漫步其中,恍惚穿越到北宋时光。那满城的画卷,让你梦回千年。

大相国寺,作为北宋皇家寺院,如同大隐隐于市,身处繁华的鼓楼区自由路西段,也是《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地方。大相国的钟楼悬挂的铜钟乃是乾隆年间遗物,钟声响亮优美,尤其是秋冬的霜天叩击,声音清越,响彻全城,素有“相国霜钟”的美誉。为汴京八景之一。

金秋10月22日晚在千年古刹大相国寺举办了梵音.传承佛教音乐节的第三场佛乐盛会。大相国寺传承千年的佛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形成了极具中国风采的“梵乐”。通过般若、华章、传承三个篇章逶迤而来,让我们于悠远音韵中品味人生真谛,共赴佛音心灵之约。

音乐节在大相国寺佛乐《菩萨赞》中拉开了序幕,《菩萨贊》这首大相国寺梵音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凈严法师的口传心授之曲。菩萨们或安祥或亲切,有时又雷霆刚正的威严都会让我们心中平和,灵魂清新。在这首乐曲中使用独有的乐器筹,鞉牢,答腊鼓等奏出了对佛恩的礼赞。菩萨的慈悲肃穆给了我们新的依护,普济世间有情,完成人间净土。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明帝遣使西行求法。天竺僧凡摄摩腾竺法兰尊者,从西域马载佛像经随汉使来到洛阳。白马驮经表现“白马西来。旷世姻缘,从兹震旦。佛日中天”的意境。一曲《白马驮经》重现了当年求法者的万里跋涉,使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听到马蹄声声踏碎大漠斜阳时的慈悲之

在北宋时期,大相国寺的佛乐达到了鼎盛状态,《锁南枝》是其中的代表曲目是大相国寺根据北宋秘谱翻译过来的第一首曲子,这首源自千年的梵音,翻开璀璨光辉的皇家佛乐历史篇章,让观众们得以聆听这一曲来自北宋的遥远记忆。《锁南枝》是用于北宋皇家大型佛事庆典演奏的音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引子,祥云从天而降,第二部分是整个乐曲的主体部分,主要表现大宋盛世,八方来朝的气势,第三个部分是承接部分,表现梵乐普度众生,祈福安康。第四个部分共同描绘大宋盛世的繁荣。

筹,是大相国寺乐僧所使用的各种乐器中最为独特的,音色介于笛和萧之间,委婉动听,其韵律兼具箫之哀婉、笛之悠扬,颇有超尘脱俗之感。因为吹奏的难度较大,一直以来仅仅流传继承。用筹演奏的大相国寺《报中台》,有强烈的中原音乐元素,它气息饱满,音色明亮欢快,表达了僧人们传递喜庆的情绪。

最让我难忘的是法师释元音(音译)的陶笛独奏《千年风雅》,法师在朦胧的雾气中专注吹奏,音乐宛转悠扬空灵,衣袂飘然中,宛如谪仙,自带出一种仙家境界。这一刻,所有的时光都是停驻的。

《神人畅》是唐代以前仅两首记载下来以畅为题材的古琴曲之一,整曲仅用到一至五弦。此曲表达了昔日部落领袖尧祭祀之时弹琴,奇妙琴声感动上天,使天神降临,与人们欢乐歌舞,共庆盛典。

相国寺是文化名寺,北宋时期文人墨客都喜欢在这里品茶吟诗作赋听琴,,是政治商贸社交文化的重要场所,大相国寺的佛乐也达到了最浓盛的阶段。大相国寺梵乐不仅有“阳春白雪”之美,也有“下里巴人”之盛,既有北宋皇家寺院维摩院的气势,也有佛众乐棚的鼎盛场景,它承载着历史的底蕴,穿越年轮。年,大相国寺梵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皇家寺院的大相国寺,以荟萃天下文化精英的博大胸怀成为一方精神圣地,开封古城传古韵,大相国寺赴梵音。千年前的古乐重新化为庄重的乐声飘荡在人们耳边,这超凡脱俗的乐音弘扬梵音古乐文化,洗净蒙蔽在我们心头的尘埃,唤醒我们每一个人清净自在的佛心。古人音乐精髓,在空静舒缓的夜里重现辉煌,我聆听之,有种时空交错之感,使人静谧,使人怀想,在喧嚣中寻找心灵安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