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走神》
作者
周华诚·主播
李运乾
铜仁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
我以前没有到过梵净山。只是从贵州好友的口中,听说过这样一座山。我们有一位同学,多年饱受失眠之苦,他有一次无意中聊起自己的失眠,好友便邀他去山里小住,说入山之后,保准不再失眠。她说那是一座仙山,一座清静之山。其实,也别说什么失眠了,便是有什么抑郁难平,有什么心结难解,到梵净山里住上十天半个月,就,一切都好了。
好了,就是好了。可什么是“好了”,却很难说。及至我们登上梵净山,我一下子明白了过来。这座山的好,别处所无。且不说它是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也不说它位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类——名头且不说它,它的好,在于它自身。
它的原始洪荒,如此令人着迷。梵净山的顶,称作金顶,那也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象:巨大的石头,耸立在武陵山脉的高峰之上,金顶是突然站立起来的石之巨人。在这个巨石的周围,亦有无数巨大的石阵。
有山之大者,亦有山之小者,这是我所见的梵净山。
此刻,穿过云雾,穿过级或者更多台阶,穿过袅袅梵音,我们终于抵达世界的顶端。我想起博尔赫斯的一句话,然后我把它搬用过来——“梵净山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使它显得大的是阴影、对称、石头、草木、漫长的岁月、我的不熟悉、孤寂。”
善哉,使梵净山变大的,的确是它的“空”。当我站在云端,眼前却只有“空”。云雾奔涌,佛光一现,内心是空的。空空如也。金顶上的百年古刹,当梵音响起,空谷回声,回声也是空的。空空如也。一花一叶,一虫一猴,山之大愈见山之小,天地便也是空的了。空空如也。
我想起那位失眠的同学,便觉得好友说得对,他是应该来登一登梵净山的。他来登一登梵净山,揽一怀梵净山的云雾回去,便可以无忧无虑地睡。回去以后,管他是在北京,还是纽约,晚上倒头便能睡——梦里有山有水,梦里云雾缭绕,梦里满满的都是——空。
如果你也要来梵净山,我们还可以这样看山:不说话,静静地,听一整天山。或是闭上眼睛,耐心地,闻一整座山。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梵净百里,我只折一只花兜。是的,我所能记得的梵净山,大多是这样的一些细节,而不是什么宏大叙事。当然,我这样看山未免偏颇,然而以山之大,以我之小,无法认识一座山才是对的。不知梵净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何足怪也。
作者简介
周华诚,作家,稻田工作者,独立出版人。出版作品有《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草木滋味》《草木光阴》《造物之美》等十余种。策划主编“雅活”书系、“我们的日常之美”书系等。
编辑/文茜
龙冰倩
统筹/毛新蓉
编审/吴江明
监制/张春阳
传播铜仁好声
感谢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