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年6月24日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召开,大会审议包括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南非巴伯顿·玛空瓦山脉在内的19个申遗项目,亚太地区有一个项目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即中国贵州省梵净山。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周边多低山丘陵,梵净山突然拔地而起,形成了顶天立地的高峰峻岭。这里是地球同纬度仅存的绿洲。这里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黔金丝猴的唯一栖息地,被誉为“生态王国”、“生物资源基因库”。
上图梵净山在世界的位置
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位于中国西南部,总面积40,公顷,被37,公顷的缓冲区包围。梵净山地处季风气候环境,是周边景重要水源地,约有20条河流和溪流汇入乌江和沅江水系,最终汇入长江。
本世界自然遗产地由两部分组成,即剑南亚热带常绿林生态区(64%)和贵州高原阔叶混交林生态区(36%),本世界自然遗产地覆盖的高度差超过多米,最高峰凤凰山海拔米,由此产生的植被垂直分层属于三个主要的海拔植被区:常绿阔叶林(海拔1,米)、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2,米)以及落叶阔叶和针叶和灌丛混交林(海拔2,米)。
梵净山是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岛,拥有许多起源于距今万至万年前的第三纪的古老和孑遗动植物物种。该遗产地的地质和气候特征塑造了其植物群的行为就像在孤岛上一样,导致了高度的地方性,拥有46个地方特有植物物种、4个地方性脊椎动物物种和个地方性无脊椎动物物种。最著名的特有物种是梵净山冷杉和贵州金丝猴,这两个物种都完全限制在本遗产地内,有三种山毛榉是构成亚热带地区最大的原始山毛榉森林的主要物种。
梵净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条件(X):梵净山以苔藓植物种类繁多著称,有种,其中74种是中国特有种。本世界遗产地还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裸子植物聚集地之一,有36种。区域内分布着大量的特有物种,包括46种地方特有植物和1,种中国特有植物,以及4种地方特有脊椎动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濒临灭绝的贵州金丝猴,它们仅存在于梵净山,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另一个著名的特有物种是梵净山冷杉,仅存于本遗产地。
本世界遗产地有64种植物和38种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濒危(EN)或极危(CR),其中最著名的是黔金丝猴、中国大鲵、林麝、白冠长尾雉、亚洲黑熊和伯乐树。
上图黔金丝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被誉为“地球独生子”,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中国大鲵(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林麝(哺乳纲偶蹄目麝科麝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白冠长尾雉(鸟纲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梵净山拍摄的红胸角雉(鸟纲鸡形目雉科角雉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梵净山拍摄的亚洲黑熊(哺乳纲食肉目熊科熊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梵净山拍摄的藏酋猴(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猕猴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峨眉髭蟾(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拟髭蟾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伯乐树(双子叶植物纲罂粟目伯乐树科伯乐树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梵净山拍摄的珙桐(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蓝果树科珙桐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铁杉(松杉纲松杉目松科铁杉属),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梵净山风光(无人机拍摄),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梵净山风光(无人机拍摄),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松桃苗绣主要分布武陵山区的纵深区域,梵净山腹地东麓、渝湘黔交界处。松桃苗绣以苗族自制手工布料为底,按照传统图样要求,通过运行针线并将绣线(彩色丝线、金属线、棉麻线等)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手工技艺。广泛用于当地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宗教信仰等领域,是苗族人民长期探索和积累形成的艺术形式,许多作品蕴含了极为丰富的苗族历史文化信息。松桃县境内的苗族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细心观察和体会,结合刺绣的特殊要求,采用多种手法进行艺术创作,形成独树一帜的苗绣艺术。松桃苗绣表现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当地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精神信仰、生产生活、土风民情等领域,内容十分丰富。松桃苗绣广泛用于服饰、帐檐、床单、屏风等生活用品。就工艺手法而言,有单面绣、双面绣、乱针绣、平绣等针法,有素色绣、彩色绣等样式。松桃苗绣纹样以花鸟为主要特色,形象较为写实,刺绣图案有贵州苗绣中不多见的渐变色,刺绣风格具有一定的汉文化特征。其服饰云肩造型独特、风格别致,生动地体现了松桃苗族刺绣的地域性特点。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
上图松桃苗绣,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上图松桃苗绣,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上图松桃苗绣,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皮纸制作技艺是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贵州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该省的许多地区仍然保留着传统竹纸和皮纸制作的古老技艺,它通常以梵净山盛产的山竹的嫩竹为原料,一般要经过选材、扎捆、沤制、发酵、碾压、搅拌、泡制、抄纸、榨压、烘晒、切割等大大小小二十多道工序。6年5月20日,皮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