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旅游早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到假期,收拾行囊外出旅游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现在受到疫情的波及,我们没有办法再四处畅游,但曾经见证过的美景却依然留存于大家的心间。
那么我们回顾往昔,在那些留下足迹的地方,大家又是否见到过让你发自内心感到震撼的奇景,又是否有过每每回想依然惊叹于古代匠人智慧的建筑?我相信总有那么几处地方是留下过深刻印象的,毕竟,华夏拥有几千年的文明,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其所包含的古代建筑和各色美景是数不胜数的。而今天所要了解的就是这广袤大地上的一处奇景——梵净山。1.梵净山
看到“梵净山”这三个字我觉得特别的熟悉,原来它曾是老版《西游记》的取景地,也是我国的第五大佛教名山。它的“梵净”二字意为佛教最干净的地方,它曾被称作“三牾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推崇为“圣山”,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它现今正坐落于有着“卢阳”别称的贵州铜仁,这里地处武陵山腹地,大多以山地为主,全年的平均气温大约在13摄氏度到21摄氏度之间,不冷不热,但平时出门还是要加一件薄外套或是风衣。
梵净山作为武陵山的主峰,其海拔可达多米,是南方地区经地壳变迁后最早从海洋中探出,且逐渐攀升为陆地的地方之一,由于山脉较高,又从海底升起,其山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十多亿年前远古洪荒时期的地质奇观。这里的生物丰富且多样,至今还生存和繁衍着百多种野生动植物,更是濒危物种“黔金丝猴”的唯一栖息之地,因此,被誉为“地球绿洲”。而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美丽的净土,当地有关方面决定,将此山沿线的几千名原住民搬离至缓冲地带之外,并严格把控每日进出山脉的客流人数。来到这里的人,无不惊叹于梵净山的神乎其技,这里不仅拥有堪比泰山的壮美景观,更是凝聚了古代众多匠人们的智慧,据说这里还是佛教中将来有望继承释迦摩尼佛位置成为“未来佛”的弥勒菩萨的道场。能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的,不仅仅是它的名气,还有其众多奇妙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其一,棉絮岭。其海拔有米,是从西线上梵净山坐汽车时的终点站,也是众人徒步的起点,说到棉絮岭众人或许并不惊奇,但它却是一处极佳的观景地,因为在这里大家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梵净山的“万米睡佛”.其面部朝上,仰卧于山顶,山脉连绵,通体可达近万米,乃世界之最,因其造型极像“未来佛”弥勒菩萨,故而多年来人们将这梵净山当做“佛”一样崇敬、朝拜,民间更有说法称,此山就是一坐佛,而这佛就是一座大山。其二,蘑菇石。去过那里的人应该都无法错过这样的景观,“蘑菇石”顾名思义因其形状上大下小极似蘑菇而得名,这可以说是大自然的手笔,这块石头本身是花岗石,伫立于此上千年甚至是上亿年,受到风雨的侵蚀,看上去摇摇欲坠却仍屹立不倒,十分受人瞩目。
其三,或许也是此地最为神奇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古代建筑了。在海拔多米高的“红云金顶”之上,有着两座大殿,分别供奉着释迦佛和弥勒佛,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这两座大殿虽各自占据着一座山头,中有峡谷相隔,但却有一座桥横跨天际,将二者相连。在如此之高的地方,悬空而建,可见其构思之巧妙,想法之大胆,就连现如今的桥梁专家们,也不由得感叹古人的智慧。那它究竟是怎样修建的?2.神奇的桥梁
站在这座桥上,我们可以看到它横跨的面积其实并不是很大,整座桥的长度也就5米多长,但大家不要忘了这是一座“悬空”而建的桥,离地有几千米高,那么在如此之高的山顶,连建筑材料都运输困难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运用智慧建造了如此神奇的地方?
时光久远,真实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人们推测是工人们从相对而立的两座山头上开始分别向中间修建,直至合拢,但这样的方法必然会耗费很长时间,毕竟,他们每拼接上一块材料都要确保它绝对结实后在继续向中间进发,不然就是对自身安危的不确定了。当然,也有人猜测他们是先在两山之间搭建好脚手架之后,才开始慢慢修建的。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其困难程度和危险程度依然很高。总结
梵净山的景色和建筑让人感到惊叹,那“悬空”而建的桥梁,究竟是怎样建成的,猜测众多,但毋庸置疑的是人们在感慨这一座桥的神奇时也在由衷地敬佩着古代匠人的智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