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介绍贵州!梵净山美图开场
年7月2日,梵净山申遗成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新贵,梵净山也是火到不行!
11月30日至12月1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全球空前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群山之内,这片地区蕴藏了中国上千年的秘密,也是认识中国独特自然风貌和民族文化的窗口。
贵州的群山呈现出超现实的风貌
中国南部的省份贵州面积和乌拉圭差不多大,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无数的秘密、传说和神话故事,让这片土地变得与众不同。
隐藏在群山之中的贵州是多个中国少数民族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少数民族保存着他们的文化传统,沿袭了祖先千百年保存的生活方式,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群山围拢、绿水环绕的土地上。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早在距今17万到8万年前,贵州就有了人类居住的痕迹,人们在这里留下了当年的石器。
贵州完美的保存了各种生态环境
贵州的风景秀丽,每个景点的照片都如明信片一般完美:
双河溶洞
双河溶洞深度超过公里,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溶洞地貌体系之一。溶洞内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3摄氏度,两条河流穿洞而过,展现出自然的鬼斧神工。
溶洞内生物形态多样,自年起,有超过20支探险队对溶洞进行考察,相继发现了多种虾类、巨型蝾螈、稀有的蟾蜍、蝙蝠、盲鱼和不同种类的真菌。
溶洞内保留着多个濒临灭绝的或不为人知的物种,到现在为止溶洞尚未被彻底勘探。
除此之外,洞内还发现过犀牛,剑齿虎,甚至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化石。
另一个世界的频率
除了自然风貌之外,人力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仿佛科幻小说场景的奇观:人们在这里架起了一座直径超过五百米的巨大的天文望远镜。
这座望远镜的名字叫做FAST(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之一,人们称之为“天眼”。
“天眼”航拍照片,造价超过1.8亿美元
自投入使用一年来,天眼在年发现了两个新的脉冲星(高度磁化的旋转中子星发出的电磁辐射),分别距离地球光年和光年。
活化石的森林
在妥乐地区,人们能够观赏到贵州的另一奇景:银杏古树林(银杏树是濒危树种,距今已经有超过2亿年的历史),这片树林里面有些树木的树龄已经超过1年了,高度超过30米。
石桥镇的银杏古树
专家们认为,银杏树就是一种“活化石”,这种树种经历了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甚至是第四纪冰川期的见证者。
在石桥镇的镇中央有一棵银杏树,这棵树被人们当作是圣树,人们认为它的树龄甚至超过了两千年。
苗族的神秘传说
苗族的发源自东南亚多个地区,最后汇聚到了贵州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苗族是构成这里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的祖先来自东南亚多个地区。
实际上“苗族”这个名字,在中国古代泛指那些来自亚洲其他地区的非中国原住民民族。
令人惊叹的苗绣
苗族自古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下,至今他们都保留着很多独特的传统,比如依山而建的苗寨、极具民族特色的苗绣等等。
汉剧也是苗族独特的文化艺术瑰宝,汉剧距今有超过年的历史,至今依然保留着原始的风貌。
神奇的马岭河
马岭河瀑布景色
马岭河发源自乌蒙山,河流上下游高度差超过0米,由六条支流汇聚而成。马岭河穿峡谷而过,70公里长、米宽、深度超过米的峡谷景色奇幻,令人陶醉。
这是地球上一道深深的伤痕,这道伤痕是由6万年前地壳运动造成的,这道伤痕也为很多神话传说提供了素材,有传说认为,在峡谷的最深处还存在着有上千年历史的文明。
河流流经之处有超过个瀑布,其中最大的一个瀑布叫做“珍珠瀑布”,这条瀑布下落打在岩石上的水珠宛如珍珠,从天上散落到人间各地。
如此神奇美丽的梵净山,你还不来吗?景区冬季旅游优惠来啦!日前,在上海举行的“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冬季度假旅游主题推介活动启动仪式上,贵州省送出“冬季康养大礼包”。铜仁梵净山景区作为贵州省“冬季康养大礼包”中的成员之一,现邀请全国人民到梵净山看雾凇奇观、赏缥缈云海、游真山真水,邂逅一场最美冬景!年12月1日至年2月28日,上海市、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和港澳台居民免门票,其余各省(区、市)居民门票五折优惠。
温馨提示:梵净山景区实行全网实名制售票,一人一证一票,请提前在线上网络渠道购买。
梵净山,申遗成功后掀开保护新篇章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金字招牌”更需保护。为了将世界自然遗产更好的展示给世人,铜仁市积极探索梵净山申遗成功后续保护,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锦上添花。
一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出台《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管理办法》,将自然保护区及周边21个林地、水资源区域和优质耕地区域划为生态红线保护区。在原有自然保护区基础上,新增世界自然遗产地缓冲面积.39平方公里。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85%左右上升至当前的96.9%。
二是建立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梵管局、林业、环保、水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保护区事宜实行互联互通、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大完善法律体系和严格执法工作力度,加强区域联合执法,自申遗成功以来,共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保护案例12件,打击乱砍林木、乱捕珍稀动物等犯罪人员36人次。
三是严控遗产地承载上限。实行景区门票限售,将景区日游客量控制在1万人以内,利用大数据平台,推行智慧旅游“叫号上山”,严格控制梵净山承载容量。打造亚木沟、云舍等乡村旅游升级版,分散梵净山游客量。建立网格化监管保护遗产地,核心景区内禁止任何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关闭和取缔保护区内所有金属矿企业,搬迁景区原住居民79户人。
来源:根据贵州改革、铜仁微报、铜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综合整理
主编:李莉
审核:罗娅杨驰
编辑:吴乃云李敏武志亮
邮箱:
qq.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