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谢诗佳)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交界处,被誉为“黔东灵山”、“生态王国”。梵净山脚下的德旺乡净河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年以来,当地因地制宜,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冷水鱼养殖,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8月29日,“特色新兴产业看贵州”采访团来到了这里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德旺净河冷水鱼养殖基地位于梵净山南麓摄影谢诗佳
基地专门修建了观赏池供参访者近距离观看中华鲟摄影谢诗佳
走进冷水鱼养殖基地,只见一条条中华鲟在水中怡然畅游。“中华鲟是很不好养的,它对水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水中溶氧量必须在标准范围内,否则它都不能存活,这些水你直接拿来喝都没问题的!”德旺乡党委副书记施跃海自豪地告诉记者。
位于梵净山南麓的净河村自有一副好的生态牌,如何打好这副牌,不再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这是当地政府思考的问题。年,德旺乡通过政府牵头、专家考察和招商引资,决定全面规划净河村的冷水鱼养殖项目。年,德旺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组织净河村村民加入扶贫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户通过务工、分红实现脱贫。据统计,净河村目前已有户贫困户参与入股。
养殖基地的饲养员邓国杰摄影王鹏
“我以前是务农的。一年到头下来也就赚个块,也是很辛苦。现在我在这里喂喂鱼,一个月的收入就有。”养殖场的饲养员邓国杰今年60岁,他很庆幸自己那么大岁数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去年下半年,他拿出1万元积蓄参与入股,去年底他就拿到了元的分红。“我最开心的是就是我闺女上学我能给她交学费了,她去年数学考了99分,语文考了89分。”说到自己的女儿,邓国杰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养殖基地的工人大多是当地的村民摄影王鹏
基地建有68个鱼池,是贵州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摄影谢诗佳
如今,德旺净河冷水鱼养殖基地建有68个鱼池,占地亩,成为了贵州省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从去年建立至今,基地做到了“年产鱼万斤,年产值万元”的成绩,产品销往广东、云南、四川等地,供不应求。基地预计,今年的利润可达万元,合作社可按股分红38.02万元,带动贫困户平均分红可达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