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吴垠莎,是一名来自松桃苗族自治县沙坝河乡王普村的苗族姑娘,是贵州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二的学生。首先非常感谢“松桃青年说”能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这是全世界的文化节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最近央视新闻微博分享的习近平总书记读书的故事。他说“读书是他终身的爱好、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我今天,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读书的话题:苗语和我的求学之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我的苗乡记忆
苗语与我的求学路
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考
结语
一、我的苗乡记忆:分享成长环境及家人对我的影响
我的家乡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沙坝河乡王普村,关于人生第一个课堂的记忆——王普村村小。记忆里的村小是几间破旧的瓦房,陈旧的木质桌椅板凳,当时母亲还在村小当代课老师,父母都要上班,忙不过来时便是奶奶、小姨等带的我。稍大一些,有时就跟着母亲一起去教室上课,有时去其他老师的课堂上蹭课。有一次,被教室里调皮的哥哥姐姐们往我的头上放虱子,导致我一个女孩子被剃了光头,现在想想真是又气又好笑。
吴垠莎出生的地方大白岩苗寨
王普村的村小是我童年记忆的第一个课堂。有些住得较远的寨子,还需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到校学习。学校缺老师,一个人就要带一年级到六年级或者负责各科的教学。正是这段岁月,让我深刻体会到当时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的艰难,那些简陋的学习环境、匮乏的师资,那些因母亲上课无暇顾及我而在各种听不懂的课堂上蹭课的日子,都是我往后求学路上的动力源泉。
人生第一个课堂记忆:王普村村小
到了上学的年龄,因父母工作原因,去外面读了几年书后,村里新建了村小——安花完小,我又再次回到了村里读小学。这时的村小已经大变样了。新修的教学楼、外界赞助的一些运动器材,新引进来的年轻老师等等,都大大提高了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通过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歌唱比赛、书法比赛、主持六一儿童节等活动并获奖,大大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我的自信心,真的非常感谢母校和各位老师对我的培育。
人生第一次演讲比赛的演讲稿是爷爷指导我写的,还获得了一等奖。至今都还依稀记得开头是:“我爱安花完小,真的,跟爷爷说的一样,这里的老师热爱学生,教学认真……”
现在安花完小
我的爷爷应该算是我学习的启蒙老师。他教我写字、唱歌、指导我写作文、告诉我跳绳要微微踮起脚尖才能跳得更快、帮我改演讲稿......记忆中,爷爷总待在他的房间,伏在靠窗的书桌前,头顶上挂着一颗微黄的灯泡,带着一副老花镜看书,从白天到夜晚,一天又一天。他是影响我一生并且值得我学习的好榜样。在爷爷很小的时候,我太公就去世了,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他只读到五年级,初中去读农校,白天务农晚上学习,由于当时家庭成分不好被迫辍学了。在吃不饱饭的那样一个年代,十几岁的孩子不能读书就只能回家务农。当时他的哥哥在贵阳大学教书,也就是我的堂爷爷给他写信寄书,鼓励他坚持学习。书信里写了一副对联,对联具体是怎么写的长辈们记不清了,只记得内容大概是:只要不放弃坚持努力学习,在农村一样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他坚持自学,从初中没毕业到王普小学代课老师、公办老师,再到担任乡里沙坝中学校长,写得一手好字,还掌握一些常用的中医草药、法律知识等。这其中的艰辛我不得而知,也鲜少听他抱怨过,关于他的求学之路只是零星听说:他做过木匠,瓦匠、以及他边干活边看书挑着东西不小心摔下路边坡坎的事情。
关于爷爷
对于我们这些后辈,爷爷从未因什么事情打骂过我们,而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以身作则,躬亲示范”。
如今,在外读书的我,偶尔做梦梦见爷爷,都还是他在老房子的房间里,坐在书桌前看书的场景,他那瘦成皮包骨的身子仿佛透出勇往直前的坚毅。爷爷艰苦奋斗、坚持学习的精神,我铭刻于心,一直不断激励着我努力前行。
二、苗语与我的求学路
(一)如何利用苗语考大学、读研究生
苗语是我的母语,一般在家里或回村的时候才讲。在外求学的很多年里,讲普通话或汉语方言时,有时还会夹杂着个别的苗语词汇,偶尔闹了笑话会觉得有些尴尬。直到大学以后,才真正感受到多掌握一门少数民族语言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高考前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收到关于民族语言口语高考的消息,会苗语的我心想“会说苗语还能对高考有帮助?”,抱着怀疑的态度稀里糊涂就报考了。高考结束后,来贵州民族大学参加苗语口语测试,考前心理是没底的,尽管说了那么多年的苗语,但也仅仅只是掌握日常交流用语,若是遇到较难的鸟类、植物类等不常用的词汇就不知道该怎么讲了。考前还给奶奶打了好几个电话,问了好多自己觉得可能会考的词汇,后面考试时都没考到。考的是一些常用的词汇、句子、故事等,这对于懂母语的人来说并不算太难。最终我还是通过了口语考试分数线和高考分数线,顺利被贵州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录取,不仅大学四年学费全免,而且每人每年都有专业奖学金,按成绩划分等级。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吴垠莎穿苗族服饰参加活动我们民语专业还有很多其他少数民族的老师和学生,除苗族外、还有水族、布依族、彝族、侗族等,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有很多励志的求学经历和故事,让我敬佩,值得我学习。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如家人一般,大家团结友爱,共同奋进,相互鼓励,一起在民语专业这个大家庭里不断成长。苗语主要分为三大方言,松桃苗语属于东部方言。说到苗语东部方言,我的家乡安花口音和松桃其他地方是不太一样的,比如盘信、牛郎交界,就翻一座山的距离而已,更不用说长兴、盘石、湘西腊尔山了。清·徐世谦写《移建安化县碑》记载:“黔之东,铜思所属,有梵净山焉,高耸数千仞,绵延六百里,向为苗人所居”。我们是地处于靠近梵净山的苗族,以前归思南附府安化县管辖,沙坝以外的苗族把我们这里的苗区叫做“安化”,谐苗音“安花”。后来有变化,又归铜仁府铜仁县管辖,年松桃成立苗族自治县,划归松桃。如今,也有很多以安花命名,如安花完小,“松桃安花苗族绝技艺术团有限公司”等。生在安花,长在松桃,有幸成为民语专业第一位东部苗语的学生,老师们格外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