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中的千年寺院
在开封城的繁华地带,有一座千年古寺,不同于一般寺院,这座建于闹市之中的寺院故事甚多:曾经设置有飘香的烧猪坊,信陵君魏无忌公子故宅居于此地,大运河从门前流过,更有“史记“”西游记“”水浒传““清明上河图”等众多名人轶事与之有着深厚渊源。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宋天宝六年(公元年)。位于著名文化历史名城八朝古都开封的市中心,历史悠久,是我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更是开封这座古城变迁的重要坐标参照。
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如今寺内建筑基本均为清代重建(顺治18年和乾隆31年),院落深广,殿宇恢弘,雄风犹存。内藏有镇寺之宝——千手千眼观音。
中国首座皇家寺院
大相国寺在历史上,可谓高僧辈出、名师荟萃。唐代画家吴道子,著名文豪和思想家苏轼、王安石等都曾在该寺,留有辉煌足迹。水浒传中大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另外寺院“相国霜钟”之景观也名列“汴京八景”之中,闻名遐迩。
大相国寺至北宋时期,达到空前的鼎盛,辖64禅、律院,占地亩。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全球第一佛乐
梵乐起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当时佛教音乐称为“梵呗”,指佛教徒以短偈形式对诸佛菩萨德行的赞颂。在中国,梵呗起源于公元三世纪初的陈留王曹植,他所作的“鱼山梵呗”,为我国佛教梵呗的梵乐奠定了基础。自此,中国僧人纷纷采用中国民间乐曲来改造佛曲,创作了许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音乐,历史上称“中国梵乐”。
一个深具历史文化因缘的名蓝古刹,千百年来,大相国寺素以瑰伟的文化风采,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卓越的地位和影响,是中国最具文化象征意义的佛教寺院。尤其在佛教音乐的传承和弘扬方面,大相国寺更是独得正传,花光满路,文化气象绝响天下。
大相国寺梵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建寺多年的大相国寺,有乐僧代代相传的《手抄秘籍乐谱》6册,共首曲目传承至今。年6月,“大相国寺梵乐”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上,大相国寺一直非常重视佛教音乐,注重培养专职乐僧,有重视技巧训练和认真演奏乐曲的优良传统。作为皇家寺院的开封大相国寺,北宋时期梵乐达到了鼎盛,每逢大型庆典,均邀请八方百人著名乐僧协同演奏。合奏规模宏大,演奏气势恢宏,当时堪称天下无双。《东京梦华录》卷六,详细记载了正月十六名流骚客夜游大相国寺、赏梵乐的情景。
大相国寺的梵乐表演是我国古代佛教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由于种种原因渐渐消匿。近年来,大相国寺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使久已失传的梵乐表演得以重现。大相国寺梵乐团自年重新组建以来,多次赴国内外演出,受到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