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旅游风景道(一)

该文由胡显勇(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规划系大三学生、杭州碧海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师)整理

导读:旅游风景道正发展成一种新型旅游功能区,成为深受自驾车游客喜爱的线型旅游目的地,成为优化空间布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旅游风景道是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也是自驾游时代和全域旅游时代发展的必然。无论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看,中国风景道都迎来了大发展时代。

近年来,随着“旅游+”“交通+”“生态+”等大发展,促进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文化遗产、旅游游憩、产业扶贫等深度融合成为时代趋势。而旅游公路、生态公路、景观道路、遗产廊道、绿道等各类泛风景道,因其所具有的交通、景观、游憩、生态、保护等复合功能,所遵循的生态、保护、融合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获得了迅猛发展。风景道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功能区,成为深受自驾车游客喜爱的线型旅游目的地,成为优化空间布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一、什么是旅游风景道?

一条土地所有权公有的,具备风景、历史、休闲、文化、考古、自然等六大品质的道路,该道路不单指道路本身,还包括道路两边视域范围内的廊道。

注:图片来自网络

注:图片来自网络

二、当今热潮

(一)国家意志

1.《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年9月颁布)

打造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形成点线面相结合、适应多样化需求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2.《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年12月颁布)

稳步推进重点旅游区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生态风景道。

3.《“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年12月颁布)

重点建设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作为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的五大重要措施之一。以国家等级交通线网为基础,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完善游憩与交通服务设施,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

注:图片来自网络

4.《“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年3月颁布)

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列为公共服务示范工程,提出重点推动建设自驾车营地、驿站、景观台、休憩场所、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旅游交通引导、信息咨询、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功能,利好政策助推了旅游风景道的建设。旅游风景道的建设将积极拥抱自驾车时代的到来,成为消费升级和个性出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和重要依托,并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旅行者的青睐。

5.《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年7月颁布)

到年,我国将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要按照景观优美、体验性强、带动性大等要求,结合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风景道等建设,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露营地、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形成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红色文化线。

(二)地方行动

近年来,地方政府对风景道发展空前重视,各类泛风景道建设在全国呈全面开花、蓬勃推进之势。风景道在“资源大整合、区域大协同、发展大融合”中正展现出无限张力。如浙江率先进行了“美丽公路”建设;湖北及安徽提出要建设大别山国家级跨省风景道;而西部的贵州、云南、宁夏、内蒙古、新疆等省区,风景道或旅游公路成为“十三五”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强劲发展。贵州铜仁市拟建设乌江国家旅游风景道、环梵净山旅游公路及佛顶山旅游公路;内蒙古提出建设公里通辽科尔沁文化旅游风景道;宁夏要建设东部环线风景道等。而海南则提出“十三五”期间拟建设旅游公路公里,到年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

(三)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自驾游报告》,随着旅游消费升级,游客更加注重出行的便捷和舒适性,自驾出游已成为国人周边度假的首选出行方式,年自驾游人次同比增长超四成。

1.自驾游十大热门旅游客源地

注:图片来自网络

注:图片来自网络

2.自驾游热门旅游目的地

注:图片来自网络

3.自驾游主力客群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三、旅游风景道建设要点

(一)功能空间人文化

地域性文化融入旅游风景道的功能空间和设计形式。

(二)配套设施景观化

根据地域特性进行景观主题诠释,不同地域不同的景观表达手法,充分体现多元特质。配套精致的景观小品、特色的观景台、创意的艺术品等。

(三)绿化景观本土化

栽植本土树种,凸显成活率高、成本低且具有当地特色优势,植树培绿,打造或绿树成荫、或林野苍茫的具有识别性的风景道景观系统。

(四)标识系统个性化

在形状、色彩、材质、文字、图像等方面的设计需具有艺术性和多样性,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展现于无形之间,不仅使旅游者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地域特性,还可以增强旅游体验功能,提高旅游者在旅游风景道上的观赏游憩兴趣,更好地体验和游览旅游风景道。

注:图片来自网络

四、经典案例

(一)美国蓝岭风景道

1.基本简介

美国是风景道的起源地,最早建立了完善的国家风景道体系。年,美国首次提出了风景道概念,修建了蓝岭风景道,此后,风景道在欧美逐渐流行起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设计修建风景道。蓝岭风景道总长约英里,是双向车道,每年能够吸引万名游客前去游览,并带动了公路沿线社区和村庄的旅游发展。据统计,公路沿线29个乡村每年大概能够获得20亿美元的旅游收入。

2.串珠成线

英里的风景道上分布着山脉、河谷、4条河流、农田、牧场、乡村等不同景观,每一次转弯都会有令人惊喜的风景出现在眼前。同时,这条线路还串联了古磨坊、圆形剧场以及一些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庄,可以让游客在欣赏路边风景之外获得多样化的感受。

注:图片来自网络

3.零广告、零交通灯

蓝岭风景道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公路两侧没有广告牌、站牌或交通灯,也很少有其他标识牌,只有英里标记很常见。这是设计者有意而为之的。早在规划之时,设计师阿博特就决定消除“通常寄生在公路旁,但有碍观瞻的热狗店、汽油棚和广告牌”,让游客“专心致志”赏风景。

4.限速行驶,让游客慢下来

蓝岭风景道的大部分路段限速为每小时45英里(约为每小时72公里),而且道路多为曲线,拐弯也很多,“强迫”游客慢下来,慢慢开车、慢慢赏景,抛弃匆匆赶路的心态,融入路上的美景之中,在车里与家人朋友谈天说地,享受“在路上”的乐趣。

注:图片来自网络

(二)美国1号公路

加州1号公路从北至南连接着旧金山与洛杉矶,沿着美国西海岸蜿蜒前进,全长超过公里。它一边是海阔天空惊涛拍岸;一边是陡峭悬崖群峦迭翠,风景美不胜收,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条公路。国家地理杂志称它为一生必去的50个地方。

注:图片来自网络

注:图片来自网络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三)“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

力求打响“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从黄山市花山谜窟沿新安江至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全程约公里(我县境内约90公里)。歙县境内沿经王村镇、雄村镇、徽城镇、坑口乡、深渡镇、昌溪乡、武阳乡、小川乡、新溪口乡、街口镇共10个乡镇。

该线路旅游资源丰富,两岸生态环境极佳,呈现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清澈的新安江与青山、错落的徽派村落交相辉映,是一处天然的国画长廊,是一条黄山—歙县徽州古城—千岛湖黄金国际旅游线。

注:图片来自网络

五、发现问题

(一)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难度较大

人口密度高、公共游憩空间不足、人多地少、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风景道规划、建设、运营和管养过程中,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挑战较大。

(二)功能和作用更为复合强大

风景道除了具有交通、景观、保护、生态等功能之外,还具有融合、辐射和带动作用。应该从综合性和一体化角度,促进风景道向着包括交通、旅游、产业、扶贫、景观、生态等功能的更加深度融合和协调的方向发展。

(三)供需时空匹配矛盾突出

我国人口众多,客流量大,交通流量大,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强劲的自驾游需求,造成了风景道网络能力与客源需求时空匹配矛盾冲突较大,交通易拥堵,管理维护难度大,旅游品质体验差。

(四)管理难度较大

风景道往往跨越多个行政区域,线路较长,加之目前自驾车游客文明素质不高,开放空间对旅游者行为约束困难大,易造成风景道管理和维护成本高、难度大。

(五)投融资需求较大

风景道是一种附加值较高的景观路,从前期建设到后期管养维护,资金投入相对于普通道路往往更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而品质高的风景道往往位于我国经济欠发达、自然资源和原生态文化相对富足的西部地区,风景道在开发建设和管养维护中通常都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六、解决问题

(一)体制与机制层面

成立国家旅游风景道管理机构。目前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缺少统筹国土、交通、景观、旅游、建设等部门的综合性管理机构,在现行体制下风景道发展很难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此,建议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文物局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成立国家旅游风景道管理协调机构,对风景道规划、建设、运营及管养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在机制层面上,将风景道纳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学术与技术层面

积极开展风景道科学和技术研究。目前,我国风景道发展是适应规划的需要而衍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处于零散的状态,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和学科范式研究。这不仅影响了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对话,而且对中国风景道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也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我国风景道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为此,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风景道理论和实证研究工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学科体系来规范学术研究,使各自独立的研究能够交流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并发挥更大的应用效益,以推进风景道在中国的实践。

(三)实践与操作层面

制定国家旅游风景道评估标准,建设国家旅游风景道体系。我国幅员辽阔、山川壮美、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资源丰富且差异大,为开发建设不同类型的风景道提供了比其他国家更为优越的条件。应该逐步开展山地、乡村、森林、草原、滨水、滨海、遗产等不同类型的风景道研究工作,以干线公路风景道建设为突破点,制定风景道认定的国家标准,逐步对全国境内拟建风景道进行评估和认定,构建国家风景道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省级风景道体系的研究和认定工作。最终,实现对国家旅游风景道从规划、开发、建设、管理到运营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统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