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我们“干”字当头,迈出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体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抓建设、强组织,体育文化交流迈出新步伐。始终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实行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立足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大力传承民族特色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松桃寨英滚龙获“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系贵州省首次获得该殊荣;铜仁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等6个集体及5名个人获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体育科3名干部获市委市政府表彰;体育科获年度市直文明科室称号。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在广州“两博”会上精彩亮相。山地民族特色体育文化得到有效传播,中华体育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争项目、强基础,15分钟健身圈不断夯实。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万元,建成1条马拉松智慧赛道、3个社区智能驿站、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功球场、8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工程、44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57个社区健身路径或三人制篮球场。在建梵净山环线1条骑行线路改造,拟建智慧体育场馆项目5个、健身步道7.1公里、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提升改造3个,11个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6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获中央免开资金补助。市级体彩公益金列支万余元支持乡镇、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改造。12个生态体育公园已完成中央提质改造项目申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干货满满,健身去哪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线上赛、线下比,全民健身活动更加丰富。全年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达余场次,直接参与人数达11万余人次,共计投入资金余万元,线上视频点击量及线上直播观看量达30万余人次。28人次获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民族体育、传统体育、山地户外体育、重点人群体育协调发展。完成一级社体指导员培训人,参加国家级社体指导员培训20人,余人参加国家、省级线上线下培训,老年人体育项目骨干培训近人次。

强基地、重人才,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发展。新增13个青少年业余训练基地,青少年体育项目运动员省级注册19项人,支持松桃县第三完小举重等训练基地共计20余万元训练经费。组队参加年贵州省青少年锦标赛举重、篮球、游泳等18个比赛项目,荣获36金35银41铜。竞技体育发展虽困难重重,但依旧耀发光芒,可圈可点。同时,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第二十届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等等,直接参与学生达0余人。

增活力、强要素,体育产业发展蹄疾步稳。体育彩票销售额2.亿元。1个县获授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2个景区获授贵州省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碧江区杉木坡、印江云上营获授贵州省乡村体育旅游示范点。1个镇获列入贵州省体育特色小镇培育、马拉松智慧赛道列入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培育、3个城镇(景区)获列入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累计获省级专项资金万元。铜仁市体育产业机构总数增至家。

标准化、智慧化,打造最美马拉松智慧赛道。依托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同步建成了1条全长43.公里,具备承办中国田协A2级马拉松赛事条件的马拉松智慧赛道,智慧系统具备人脸识别、芯片识别、智能喷淋、心率采集、智能救援等功能。在红董驿站修建了智慧数据中心,具有全面感知、泛在互联、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和智能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全程视频管控、大数据展示、赛事救援等智慧化服务,为科学健身及体育赛事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使体育竞技、休闲健身更便捷、更有效、更智慧、更安全。

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依山临水,沿江而建,形成了乡愁文化走廊、康养度假走廊、精品赛事走廊、体旅特色走廊,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现代农业尽收眼底,汇聚了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乡村旅游、户外运动、康养娱乐、休闲度假、体育赛事已成为主要业态,为打造山地户外赛事集群,户外运动目的地奠定了基础,必将带来全民健身新格局,开启铜仁体育旅游新时代,为贵州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贡献铜仁力量。

高标准、高质量,举办旅游“两会”。紧扣“山、水、路”资源优势,在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举办了余人的徒步大会、在三江公园及主城区各公园广场开展了余人为期3天的太极拳系列展示活动、在碧江区红董开展了余人的露营大会。“两会”前后,还组织市级各体育单项协会及相关学校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及城区广场公园和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开展系列全民健身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余人次。各区县围绕一区县一赛事要求,相继举办了徒步、登山等系列户外体育配套赛事活动。

体育、旅游、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旅游跟着赛事跑、产业跟着旅游兴、群众跟着产业富的“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步伐越加稳健,以品牌赛事为核心,民族体育、特色体育、户外运动、水上运动等统筹推进的山地民族特色体育赛事体系基本形成。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一年来,我市体育工作措施得力、干货满满、亮点纷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年,我们将一如既往,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持续完善全市公共体育设施;推进全民健身工作走深走实;大力发展山地户外体育运动;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深化体旅、体教、体卫融合;始终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重点任务:一是积极备战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在竞技体育成绩方面实现新突破;二是积极筹办马拉松、自行车、龙舟赛几大IP赛事,在重大体育赛事品牌培育方面实现新突破;三是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在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方面实现新突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