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之行第五天,登此行重头戏之梵净山。
年7月2日,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贵州省铜仁市的梵净山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评估报告认为梵净山:“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梵净山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武陵山脉东西走向跨越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四地,制高点就是梵净山中海拨米的凤凰山。梵净山山高峻险,有着“一山四季”的气候特点和丰富的动植物分布,罕有地保存了亚热带的原生生态系统,至今仍生存着部分世界独一无二的动植物,比如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的“黔金丝猴”、恐龙时代的植物“珙桐”等等。
除了自然地理,梵净山的人文历史,始于汉代,当时名为“三山谷”。自唐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梵净山逐渐成为一座佛教名山。红云金顶是梵净山佛山之核心,红云之上,金顶之巅建有只能通过天桥相连的两座佛殿,一座供奉的是现在佛释迦佛、另一座供奉的是未来佛弥勒佛。近年随着航拍视频传播,梵净山的天空之城迅速成为网红景点。
尽管疫情刚过,梵净山的人气却已然爆棚。我们一早到达山下,景区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龙。由于景区控制客流,游客只能分批分时段进入,过了景区大门,又是排队等候景区交通中巴。山路陡峭,急弯密布,但沿途茂密的植被及不时邂逅的飞瀑流泉都足以令人惊叹。
上山路径有两条,一是沿着有近级的石阶慢慢登顶,普通体力的游客走完全程都要4个小时,我们有老有小,就自觉选择了第二条:坐缆车。从缆车站起点,将近20分钟凌空飞渡,可欣赏梵净山的全貌。抵达缆车终点之后就就是步台阶处的万宝岩。从万宝岩往上攀爬,一路直上的木栈道虽然也颇为辛苦,但坚持20多分钟就到达山顶的观景台了。
山顶观景台位于著名的蘑菇石附近、老金顶山下,在这里,可以看到梵净山的核心景观新金顶、蘑菇石、万卷经书等风光。梵净山上风光到底如何,还是直接上图吧:
网上传播甚广的梵净山红云金顶,天空之城
梵净山景区大门
缆车上俯瞰的群山云雾,万宝岩六千多级的登山栈道。
迷雾中的梵净山,老金顶近在眼前也难睹真容,对面的新金顶更是深藏不露,偶尔现出一角轮廓便引得游人一片欢呼。
偶然风开雾散,老金顶闪现眼前。观景台上,天风浩荡,云海诡谲,危岩古洞密布。老鹰岩、九皇洞都在附近。
梵净山形象标志——蘑菇石,就这么奇特地兀立了超过十亿年。
万卷经书,据说是唐僧取经回程中遗落在此。此时山岩背景是一片白茫茫的飘雾,仿佛什么也没有。
忽然之间,云开雾散,对面的红云金顶现出神秘瑰丽的本相,奇峰插天,金顶之上寺庙、游人历历可见。
据说梵净山上一年有超过天都是雨雾天气,大多数时候即使到了山顶也看不见金顶。我们是如此的幸运,金顶只是稍微矜持了一会儿,就大大方方展现出高清全景来。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达百米,登山台阶犹如悬挂在山壁悬崖外侧,接近垂直上下。山峰上半部分一分为二,一座天桥凌空链接,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天桥啊。
金顶之上两边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晨间红云瑞气常饶四周,故称红云金顶。
金顶之上狂风劲拂,清寒刺骨。遥望对面老金顶及蘑菇石一带,白雾蒙蒙若隐若现。忽然一阵大风吹散云雾,奇峰怪石及峰下护国寺尽收眼底。
人间净土,天空之城,不虚此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