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以其独特的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独有的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闻名世界。在年7月2日,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梵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
梵净山冷杉,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只生长在梵净山一个幽静陡峭的峡谷中。冷杉的分类比较复杂,不考虑变种和亚种,全世界共有52种冷杉,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和北美。
我国是世界上冷杉物种最丰富的国家,共有22种冷杉,集中分布于横断山区。梵净山冷杉是冷杉属的7种孑遗植物之一,对研究植物区系、古气候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那么,是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使这种孑遗植物生存至今呢?
梵净山周围的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被侵蚀的速度要快一点儿;以变质岩为主的梵净山,最终在喀斯特地貌区的海洋中浮现,就像是水落石出,以两千米的落差,屹立在贵州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上。它犹如一座来自蛮荒的孤岛,一枝独秀。
这样的山,全世界独一无二。可以说,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梵净山都独特到没朋友。梵净山,就是被这样的地貌包围着,与众不同,卓然独立。
地质上的孤岛效应,使梵净山有了不同于周边的水土和生态系统,进而孕育了多样的生物和独有的动植物,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孤岛”。
淫羊藿,全草供药用,是分布很广的一种植物,但是,短茎淫羊藿则为梵净山所独有。在梵净山,这样本地独有的草本植物实在太多,不胜枚举。而且,还不断有新的物种被发现。
年,在一次上山考察中,杨传东发现,之前一种一直被认为是日本蛇根草的草本植物,与日本蛇根草有许多差异,应是一个新的物种。
杨传东把这一发现写成了论文,发表在年出版的《植物系统学》期刊上,并把这种植物命名为贵州蛇根草。
珙桐,有六千万年历史的孑遗植物,被誉为“活化石”,就是这种特殊地理气候条件的直接受益者。
鹅掌楸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孑遗植物,因为花形和郁金香相似,也被称为“中国的郁金香树”。
冷杉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报警器”。梵净山冷杉,是最后被发现的一种冷杉,犹如藏在深山中的生命密码,对研究古气候、古生物演变都很有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重点保护的针叶树种之一。
经过抽样调查,五个平方米的样方内,梵净山冷杉共有株,其中大树98株,小树株,对比之前的数据,说明近些年来的气候变化并没有影响到梵净山冷杉。
行走在梵净山景区里,最大的感受是恬淡自然,好像什么都稳着收着,低调内敛。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简单,纯粹。精致的人行步道,窄窄的,很多地方都是栈道。步行大约半小时就会有一个休息的地方。贴心的设计,让人走着很享受。一条索道,高空高架,最高的离地面七八十米,下面连维修通道都没留,对植被基本没有任何影响。
老金顶,海拔米,古称“月镜山”。据说,月朗风清之夜,在老金顶随便取一面石板,都可以照出自己的影像。亿万年的风雨侵蚀,鬼斧神工,已经把老金顶雕琢成了一个“奇石大观园”。
蘑菇石,伫立于台地之上,看着就让人捏着一把汗。然而,风雨飘摇中,这块石头却万年不倒,成为梵净山的标志。
亿万年的历史在这里一层层地累积,又一点点地剥落。每层或薄或厚的石头,都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沧海桑田,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我们的感恩,体味自然的魅力,守护身边的美好。
自然传奇
《梵净山》(下)
播出时间:6月9日19:11
监制/闫东主编/刘铭黄丽君
编辑/田楚韵刘阳张羽(实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