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近日,贵州法院33个人民法庭获批为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环境保护法庭。贵州法院依托贵州自然地理与产业布局情况,在多元化、立体式、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将全省的绿水青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等全部纳入司法管辖之下,把全省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生态系统纳入人民法庭司法保护范畴,实现生态环境全要素一体化保护。

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支持贵州省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大部署的意见》,贵州法院顺势而为,借势发力,创新推动贵州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全面升级。为了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共同见证贵州生态环保司法的新飞跃,9月1日起,6家媒体、10位记者与贵州高院一起深入一线,探寻最真实的贵州环境司法保护升级版。

今天,

让我们一起看看

记者行的第二站是什么情况吧……

9月2日下午,在位于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太平河司法生态修复基地增殖放流点,7万余尾鱼苗正放流水中。记者们一下车,来不及整顿就开始了采访、拍摄。

9月3日上午,在江口县法院,大家与法院干警、检察院、司法局、当地村支书、市县人大代表等进行充分交流,并讨论了环境司法保护升级版的深层内涵。一整个上午的思想碰撞,大家都受益匪浅。

记者感言:

01

法治日报记者王鹤霖

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人民法院采访中,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江口法院作为铜仁中院先行先试的试点,率先成立环保法庭,敢于创新,将单一生态保护工作与保护世界遗产、传统村落、产业、旅游等工作相结合,即守住了生态的底线,又做到了服务企业发展。此外,江口环保法庭的成立把宣传、保护、引导、修复等工作整合到一起,让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江口法院在履行守护绿水青山职责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打造出了环境司法保护的江口升级版。切身体会到,保护生态,他们是认真的!

02

贵州日报记者杜延卿

梵岳崔嵬天上开,乱峰飞翠拥蓬莱。14亿年的亘古历史,雕琢出梵净山的美丽神奇。到达梵净山脚下的当天,4名非法电鱼人员增殖放流正在进行,在“法院人”的监督下,7万尾鱼苗随着清风微澜散去,在梵净山脚下安了新家。非法捕捞换来了一纸法院判决书,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为了守护好这片大自然给与的馈赠,铜仁市江口县人民法院是下足了功夫。从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到打击环境资源犯罪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再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探索恢复性审判模式,每一处细节无不彰显了当地人民法院为生态“护航”的决心。生态兴则文明兴,如今“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司法助力绿色发展的切实之举,相信未来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原标题:《贵州高院年记者行暨升级贵州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专项行动体验式采访第二站:梵净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