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坚持“技术驱动+数字赋能”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持续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为乡村经济建设和产业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奋力谱写新时代贵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新篇章。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
副行长?谢艳
坚持系统观念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确立战略实施路径,做好科学谋划布局,凝聚全省金融系统共识统筹推进,强化科技赋能和审慎监管相结合,在践行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振兴上精准发力。
1.战略引领,找准目标定位。立足贵州省中小银行机构“遍地开花”和“船小好调头”的天然优势,结合贵州省各区域特点,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资源禀赋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2.规划先行,明确发展路径。结合贵州省实际,以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为目标,研究制定《贵州省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工作方案》。制定《贵州省〈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年)〉实施方案》,用系统观念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创新、数据要素利用等全面谋划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编制《贵州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实施计划》,从金融数字化转型角度提出发挥数字驱动作用,持续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3.标准助力,强化合规应用。会同省市场监管局、贵州银保监局、贵州证监局建立贵州省金融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针对金融数据安全、数据能力建设、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等相关标准规范,组织全省金融机构开展宣传培训并推动标准落地实施,稳妥规范推进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发展。
4.监管协同,守住风险底线。建立贵州省金融科技审慎监管协调机制,制定《贵州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方案》。在贵州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第一批公示项目中,由贵阳农商行申报的“基于物联网的畜牧企业融资服务”项目,运用物联网传感设备对牛、羊等动产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实现畜牧全产业链风控管理,解决农业主体由于确权难导致的融资难题。截至年11月末,贷款余额达3.87亿元,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践行普惠理念
促进农村数字金融发展
围绕农村发展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创新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应用,优化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金融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1.构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打造金融服务闭环为着力点,在安顺市搭建“一库双网一平台”(一个信用信息数据库、一个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分别在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和互联网两个网络环境中运行),具有信用信息拓展、银政企信息共享和线上融资对接等功能,助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实体经济发展。截至年末,平台注册企业家,家企业发布融资需求.85亿元,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笔,帮助家企业获得融资.1亿元。该模式已在黔南州、黔东南州推广应用。
2.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针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薄弱、客户信用数据缺失等金融服务瓶颈,不断强化数字赋能,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贵州省联社推出“黔农智慧”融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协同优势,实现客户信息的线上采集和智能校验;贵州银行推出“兴农贷”,帮助农村地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户快速获得金融支持,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风控,整个贷款流程由3~5天缩短到1天内完成,稳步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效率。
3.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引导全省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支农支小、服务“三农”本源,运用数字技术加大对乡村振兴资金支持和信贷倾斜,为乡村振兴强力“输血”。如指导贵阳银行不断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持续推出爽农产业贷、爽农订单贷、爽农诚意贷等一系列农村特色金融产品,推广“核心企业+上下游合作农户”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综合运用债券、乡村振兴基金、金融租赁等方式,化解农村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
强化数字赋能
绘制乡村振兴新蓝图
围绕“农业变强、产业兴旺、农村宜居”关键环节,依托贵州农村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数字化、便捷化、场景化、可持续发展。
1.发展供应链金融,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通过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农业全产业链金融发展难题,促进金融科技与产业链金融深度融合。如,遵义农商银聚焦辣椒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核心企业,融合应收账款数据、信贷数据和客户关系数据,推出“辣链贷”金融产品,带动辣椒产业链企业和种植户余户生产经营发展。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依托西江“千户苗寨”和梵净山旅游景区,搭建智慧旅游生态服务平台,利用平台提供产品和服务发布、预订及支付等功能,同时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信贷融资服务,截至年底,通过平台售票6万余张,为多家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拓展便民服务渠道,打造乡村宜居环境。乡村宜居是生态建设的重点。通过改善城乡支付环境,打造宜居乡村。贵州农信、建设银行等创建惠农服务站、“村村通”“裕农通”等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将银行窗口搬到“村口”,为村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台江县、威宁县农信社利用“数字银行”助力村民“码”上知晓和“码”上服务,推行“一户一码”新模式,农户只需扫一扫,即可在线办理缴费等业务。
3.夯实农村金融服务生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通过提升村民金融素养,积极营造诚实守信良好氛围,推动乡风文明与时俱进。贵州农信依托大数据等技术,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评定,推动“整村授信”金融服务模式建设,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乡村良好习俗;建设银行平坝支行在塘约村以“线上+线下”方式对龙头企业、农业技术人员、村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围绕乡村培训,建立“裕农学堂”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帮助村民提升业务技能和金融素养。
4.深化银政企联动合作,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加强政银企联动合作,运用数字技术构建“金融+政务+便民”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整合林业产权,开发了农村集体产权综合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个村实行集体财务管理;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推出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90余县签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协议并上线运行,有效整合数据资源,推动农村资产管理数字化;贵州省联社开发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实现村务、党务、政务线上办,推动乡村事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5.激发共同富裕新活力,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农村产品“走出去”,带动农村绿色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贵州省联社引导特色农副产品入驻“黔农云”平台商城,将“大山”里的绿色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用科技手段助力“黔货出山”;农业银行依托“兴农”商城线上平台,为贵州农特产品和广大农行客户群体“牵线搭桥”,助推近千余款农特产品上线销售;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依托“工农e家”平台,连接威宁县供销系统,打通上下行融资和农产品通道,促进农村商品流通和城乡消费升级;麻江农商行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了农民创业就业信息采集系统“创业通”和“老乡e家”综合服务平台,为就业创业人员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下一步,人民银行贵阳中支将继续发挥统筹作用、组织作用和平台作用,组织辖内金融机构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优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以金融科技应用推动“服务线上化、数字资产化、运营智能化、业务场景化”发展,为农村产业发展、百姓民生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助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栏目编辑:杨昆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