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面积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与九寨沟相距千米。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南距成都市多公里,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总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0%。“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真实的诠释。神奇的九寨,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方圆平方公里,奇山异峰0多座。武陵源被称为自然的迷宫、地质的博物馆、森林的王国、植物的百花园、野生动物的乐园。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年被列为国家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年被授予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达万公顷。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年经国务院批准,“三江并流”被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年7月根据自然遗产评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县及中国四川省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区,涵盖成都、雅安、阿坝和甘孜共4市州的12个县,面积平方公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全球个生态区之一。6年7月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湿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景观之一。它包含了最重要的岩溶地貌类型,包括塔状岩溶,尖顶岩溶和锥形岩溶地层,以及其他壮观的特征,如天然桥梁、峡谷和大型洞穴系统。包括云南石林喀斯特、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年6月27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三清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中国丹霞由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六处系列提名地组成。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是中国和世界上丹霞景观的例证。年8月1日,以“中国丹霞”为名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澄江生物群位于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它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延续时间为万年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疆天山,即天山山脉的东段。天山属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世界温带干旱地区最大的山脉链,也是全球最大的东西走向的独立山脉。由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博格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巴音布鲁克和阿克苏地区的托木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喀拉峻—库尔德宁等四个区域组成,总面积达平方公里。年06月21日,中国“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神农架林区,简称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长江三峡,北倚十堰市房县、竹山县,远眺武当山风景区。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年7月17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提名地核心区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为.04平方公里,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涵盖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一部分。年7月7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系武陵山脉主峰,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总面积为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7月2日,梵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