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MountFanjing),原名“三山谷”,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曾荣膺年度和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
梵净山是贵州的第一山,也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它就像屹立于云贵高原大斜坡上的巨人,周围的群山在它面前如同一群羊。明朝树立的碑文上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这座神奇的梵净山,早已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之一了。它的来历及其得名,充满了神话和传奇,背后那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永世流传。
据传说,梵净山的来历要追溯到秦王朝修筑长城的时代。那时秦王朝为了尽快完成这一人类少有的宏大工程,征集了大量农夫,日夜不停地搬土运石,筑夯打板。随着长城不断地延伸,越来越多的农夫被活活累死,秦王朝居然还把农夫的尸体也筑在长城的城墙内。这些悲惨死去的幽魂怨鬼纷纷跑到观音菩萨那里去诉苦,其中范疆和孟姜女夫妇尤为凄楚。他们恳求菩萨大发慈悲,拯救万千生灵于水火。
菩萨看到这么多农夫悲惨而亡,动了恻隐之心。菩萨对范疆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这是一根赶山鞭,你可以把全国各地的山峰赶到长城附近,这样可以让那些活着的农夫减少劳累和伤亡。只是......”范疆一看菩萨愿意出手帮助,毅然决然地说:“您就是让我上刀山、下火海,我也绝不退缩。”菩萨叹了一口气说:“好吧!这赶山鞭只能在凡间停留七七四十九天,而且使用它的人将会化成石头,永世不得投胎。”孟姜女听罢倒吸一口凉气,她是多么希望来生再与范疆成为夫妻啊!范疆咬咬牙,含着泪对孟姜女说:“为了天下苍生,就此别过!”
范疆手执赶山鞭出发了。他见到山峰后举鞭一挥,果然,大大小小的山峦被他赶鸭群一般纷纷往长城方向移动。七七四十九天以来,范疆为了驱赶更多的山峰到长城滴水未进,从塞北到南海,一刻不停。第四十九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当第一缕阳光照到范疆的身上时,范疆还在拼尽最后一丝力气驱赶群山。从此范疆化成了一座山峰,而周围的群山也停止了移动。
事情传到宫中,皇帝觉得愧对苍生,也害怕上天惩罚,便敕封四座寺院在此主持护山。
据史料记载,这座雄伟的大山正名是叫“三山谷”。而此山的“梵净”二字得名于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古语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在这四座皇寺里的上千个和尚中,有个年轻的和尚叫乔生,法名悟彻。乔生十余岁时双亲染疾逝去,家徒四壁的他卖身葬双亲后由于忍受不了主人的百般虐待,逃入深山,落发出家了。
这一天,他一人下河担水,遇见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映月姑娘在河边浣纱。原来,映月姑娘在乔生离开后被卖为奴。时隔多年再见,两颗历经磨难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不久,方丈大师知道了他们之间的事情,勃然大怒。方丈觉得佛门圣地怎容私情,于是要仗罚悟彻。不成想,悟彻由于身体本身就不好,加上觉得自己犯了佛门大忌,竟然没有抗住仗刑,奄奄一息了。悟彻临死前对着朝夕相处、泪流满面的师兄弟们说:“你们要以我为戒,切莫像我这样违犯了寺院的禁令。我死后不要不再叫我悟彻,叫我犯禁吧!”
当映月得知她的乔生哥没有熬过仗刑被活活打死后,悲痛欲绝,带着他们未出世的孩子纵身跳入河里殉情了。
方丈大师知道映月投河殉情后,觉得自己对悟彻的惩戒过度了,同样犯了佛教中的戒律,不禁心生悔意。思量再三,方丈宣布用“犯禁”命名此山,不仅是为了自己赎罪、纪念悟彻,更是为了提醒后人不要犯禁。随着“犯禁”的名字流传,慢慢地在人们口中变成了“梵净”。于是“梵净山”的称呼就这样世代沿袭下来了。
文字来源:地名中国
图片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陈磊设计:陈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