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巍梵净山麓,有一个美丽的村寨叫寨沙。
在滔滔锦江之源,有一个纯朴的民族叫侗族。
一直有个关于“水乡”的梦,
似在林中,似在水中,
因为水太清,
深深浅浅的倒影,
分不清哪个才是水中的世界。
在走遍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之后,
来到梵净山下,
你会发现只有这里,
符合梦里水乡的一切想象。
青山隐隐,水迢迢。
梵净山溪水汇聚而成的太平河,
缓缓流经村旁。
在群山拱抱之中,
寨沙犹如慵懒的侗家少女,
半依半揽在琼楼玉宇栖息,
与不远处的大金佛寺、
风雨桥遥相呼应,
俨如一幅自然和谐的乡村水墨画。
横穿梵净山大型停车场,
经佛教文化苑风雨桥可开车进入侗寨,
风雨桥横跨在太平河上,
桥头绿树依依,
桥下清流潺潺。
或者,可通过寨沙侗寨吊桥步行进入。
走过许多地方的桥,
只有对这座桥情有独钟。
只有这里水清沙幼,
清亮的河水仿佛能涤尽心上的灰尘。
“暖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清晨的寨门,
静静地等待,迎接,送别,
每一个经过的人。
门前碧水如画,
屋后青山似黛。
进入侗寨景观大门,
宛如进入古朴原始的江南小镇。
不同的是,
隐于绿树浓荫之中的侗家天地,
如幻影般展现在眼前。
广场上的钟鼓楼,
旁边几百年屹立不倒的名贵楠木,
苍老而虬劲。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再美的诗意,
也比不上身临其境。
侗家民居,
寥寥点缀,
又不失祥和之气,
或掩蔽于修竹翠柏之中,
或盘踞于溪流之畔。
屋外有冽冽清流,
微波吻岸,鸭鹅嬉游。
每一栋木屋,
都有淳朴的侗家儿女,
平淡的生活里,
说不尽的故事。
也有穿越万水千山,
选择在这里安放的,
一份爱。
小木妈和小木爸带小木来铜仁探亲时,
发现在这里,
孩子长期反复的咳嗽竟然好了。
于是带着小木离开生活工作多年的北方城市,
来寨沙开了小木客栈。
有这样一个小院,
有阳光和你,
足矣。
大概因为侗族人相信万物有灵,
他们所在之处,
仿佛有种灵性的美。
在侗寨的古树前许个愿,
无关信仰,
只是人生总有些问题与希望,
需要有地方暂且寄存。
好解脱承载有限的肉身,
专注地投入到当下去。
喜欢看他们穿着侗族服装时,
扬在脸上的自信,
那是来自民族文化的信仰,
与底气。
夜晚的寨沙,
有侗族姑娘清亮的歌声。
一个个纤弱的身体,
同时唱出不同音律,
没有指挥与伴奏,
竟能合成神奇的多声部大合唱。
月上寨沙,
清泉般闪光的天籁之音,
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如果刚好赶上周末或节假日,
鼓楼前会升起篝火,
在侗寨的狂欢中,
让你暂时放下生活的包袱,
感受一会自由的快乐。
清晨从小木客栈出来,
沿着河边散步,
呼吸着干净的空气,
身体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有时间去一趟寨沙,
让灰尘仆仆的身心,
在梵净山下的梦里水乡,
得到一次天然氧吧的清洗。
如果有心上人,
和他一起去走一遍风雨桥。
愿往后余生,
无论多大风多大雨,
都有人与你携手同行。
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梵净山寨沙侗寨距离县城27公里,
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景区大门3公里,
生态植物园1公里,
紧邻梵净山佛教文化苑(世界最大金佛)。
更多寨沙侗族风情,惟新嗖锁“心驿轩”即可了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