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铜仁和新寨,这里的自然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历史文化气息深厚,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铜仁是一座美丽的山城,发源于梵净山的锦江和辰江在城中心汇流,呈“丫”状将城分为三块,形成了有种类繁多形状各异的桥梁级连的城中河谷景致。站在桥上,能看到河面悠闲的渔船,使这座黔东北最大的现代城市,多少有几分闲云野鹤的韵味。
铜仁是明代贵州建府(年)最早的府城之一。铜仁之名始于元代,据说一渔夫从城中河底捞出三尊铜像(分别为儒、释、道三教鼻祖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故取“铜人”或“同仁”之意而得名,铜仁是明清时期黔东较繁荣的水陆码头和商业重镇,有“黔东护商栈”之称。中南门老城区明清古民居群落,记录了那段辉煌历史。
中南门是铜仁保存完好的古商业区和富人商贾聚居区,集中于中山路两侧,面积约10万平方米。南临锦江古码头,东抵东山。街道两侧均为古色古香的商铺,背街多是高大的灰色封火墙四合院落,院墙连为一体,形成狭长幽深的巷道,巷侧错落镶嵌着古旧的石库门,门内均有四合天井,独门独院,木雕石刻极为考究,别有洞天。
走进巷道,陡生高深莫测的感觉,巷子均以姓氏命名,如陈家巷、杨家巷等,稍加注意,会发现墙砖上刻着“陈家墙”或“杨家墙”,也就是说,中南门既是历史上铜仁古商埠文化的物证,同时也蕴涵着家族的兴衰记忆。另外,位于古木参天的东山之巅,毗邻中南门老城区,始建于明初的东山寺(现存雷伸殿和大雄宝殿)也颇有意思。
大雄宝殿已辟为傩文化博物馆,收藏陈列了流行于黔东北地区民间的傩堂戏、傩技的大量文物和相关文字,图片介绍,有元代至民国时期的多幅神案画,多件法器、道具,多个傩戏面具等,很值得一看。
新寨位于松桃县正大乡,是明嘉靖年间(-)当地苗民吴黑苗、龙许保领导的苗族起义军大本营和古战场。由新寨、满家、龙塘等6个自然村寨组成,当地人习称“苗王城”。每寨相互依存,攻守兼备,依山据险而建,分东西两城,呈不规则分布。寨中的民居建筑均充分考虑防御功能尤以新寨比较突出,保存相对完整。
新寨属东城,地处三面环水悬崖峭立的半岛状台地上,现还居住着几十户苗家人。进寨的惟一通道的山腰建有1公里长、3米高的石头城墙。寨门到河边是一条穿过寨中的主干道,中间另有三道大门,每道门处又分几条支道,每条支道串连着各有院门的民居,每户人家后门均相互连通,可通向寨后的城墙和寨前的河谷。寨中的每条干道和支道两侧全由清一色的石块砌成2米多高的围墙,形成拐弯抹角如迷宫般的窄巷,随处可见隐蔽的枪眼。
人行巷中,浑然不觉中已被墙上的观察孔和民居二楼的瞭望台看得清清楚楚。步步为营、层层把关的防御性建筑格局,今天看来似乎有些繁赘,却不难想像冷兵器时代人们的生存智慧和残酷境遇。据说“苗王城”曾让明朝军队吃了不少苦头,作为应对官方在“苗疆”大肆兴建军事城堡的“民间”军事设施,直接或间接地催生了七八十年后的“苗疆边墙清政府顾忌“苗王城”的威慑,为防不测,于康熙年间在新寨附近修筑了十多座营盘堡垒,形成分割、包围之势,现部分遗址尚存。
大家觉得这里的风景怎么样呢?有没有想去的愿望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