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年降水量在毫米至毫米之间。保护区内,绵延有平方公里原始森林。随着季风,雨水到来。落入原始森林的雨,渗入土壤净化,流至地下水层,这里每年都会向外输送出1亿立方米水源。梵净山流出的水,奔向的方向正是乌江。乌江水再流经黔北及渝东南酉阳县和彭水县后,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很显然,这里是乌江发源地之一。守护住这片发源地,是贵州的责任。保护眼睛一样,守护生态55岁的卢宝国,是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定管理站的一名义务护林员。每个月,卢宝国都需要在他的亩守护地里走上3圈。巡看是否有人违法捕猎、是否有人纵火是他的主要职责。走完这三圈,他需要大约10天时间。也因此,卢宝国每月能拿到元报酬。义务护林员卢宝国闲暇的时光,卢宝国在镇上打些零工,但他最想去的地方,还是那15.7亩地。年以前,卢宝国在梵净山核心保护区外拥有15.7亩耕地,他把它们用于水稻种植。但因为干旱,这儿的收成寥寥无几。年,为了核心区保护,卢宝国自愿退耕还林。与此同时,卢宝国同村寨的村民相继退耕还林。没多久这里种上了松树,我也看着它们一天一天长大,如今已经5米多高。卢宝国说,这片林的所有权依旧是他,但他还可以领到每亩元一年的生态补偿,这让他倍感兴奋。随着退耕还林,以及对梵净山生态的保护,卢宝国看到了保护区的直观变化。他说,曾经在高海拔地区才能看到的红豆杉、珙桐等珍贵树种,如今在山下也能看见幼苗。此外,金丝猴等濒危动物也能偶尔碰到。如今,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多类物种,动植物各多种。按照自然法则,这里的动植物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且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守护生态,经济效应随之而来经过森林保护层的过滤,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向下输送着源源不断地梵净山水。水则是自然对像卢国宝一样的守护者最大的馈赠。中华鲟幼苗江口县德旺乡净河村坐落于核心保护区山脚,这里由梵净山流下的水经过检测仍是国家一类水质,换句话说,这水可以直接饮用。但梵净山水的优质并不局限于此,经过检测,这儿的水温稳定在15℃至24℃,纯净水率高达95%以上,且水的容氧度达到9.5%。达到养殖冷水鱼条件!且是必要条件。三文鱼三文鱼、中华鲟......这类冷水鱼对水质要求极为苛刻,在这里如果养出了经济效应高的冷水鱼,将是对梵净山水优良的最大印证。中华鲟标鱼就在去年,德旺净河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冷水鱼养殖基地在梵净山核心保护区外建立了起来。由净河村扶贫专业合作社和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一年时间,净河村的冷水鱼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基地往广西、广东、越南等地输送三文鱼、中华鲟共计32万斤,且实现盈利。德旺乡副乡长蒋志国给动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合作社占股13.58%,按照投资初期净河村户村民一户投资1万元计算,去年第一年,每户就分到了元,接下来还将更多。目前市场是供不应求的状态。通常三文鱼可以卖到40元1斤,中华鲟也在14元左右,可以说经济价值非常高。并且随着技术的深入,相关深加工产业正在推进。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依赖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优良水质,净河村的冷水鱼产业顺势发展,做的有声有色。看着净河村享受生态带来的红利,不得不感叹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的道理。而净河村、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只是长江经济带贵州段的其中一笔。不过,它们终是贵州保护生态从而带来经济效益的一大缩影,体现着贵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水青山。接下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之生态发展看贵州还将走进贵州遵义,继续行走乌江流域,共鉴生态为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40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