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梵山净土桃源铜仁”为主题的旅游推介会23日在铜仁市朱砂古镇举行,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副书记陈东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做了推介。
据介绍,铜仁境内拥有1个世界自然遗产,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处文物古迹。推介会当天,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不可复制的铜仁,也迎来了“美丽中国行·贵州避暑采风行”的媒体采风团,作为贵州之行的第二站,旅游达人们来领略了铜仁的历史人文之美,自然生态之瑰。
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的铜仁市,是连接中南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武陵山区腹地,四季如春,是离“火炉”城市重庆最近的清凉之地,森林覆盖率高于50%,素有“天然大空调”,“绿色大氧吧”之称,是独具魅力的避暑胜地。其辖下锦江,是武陵深处的桃源,故此,铜仁又有桃源铜仁之称。
当天上午,这支由全国百家媒体代表组成的采风团乘坐贵州旅游专列到达铜仁朱砂古镇,先后参观了朱砂大观园、那个年代、放下山庄等景点。位于铜仁市万山区的朱砂古镇,盛产朱砂,朱砂储量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被誉为“丹砂王国”。按照“修旧如旧,留住乡愁”的原则,朱砂古镇对汞矿遗址和文物进行修葺性开发利用,成为我国第一个矿山休闲怀旧小镇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水墨丹青”、“时光隧道”、“那个年代”、“玻璃栈道”等景点,吸引诸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打卡。万山的朱砂采冶史可追溯至上千年,在朱砂大观园,采风团一行了解万山旅游这一独特的灵魂。在由万山原汞矿职工家属住宅区改造的“那个年代”景点,保温杯、水壶、马灯、缝纫机、自行车等老物件,勾起了儿时的回忆,让参观者恍若回到了上世纪50至70年代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这个完好保存了上世纪矿工住宅及苏式建筑的古镇,在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当天下午,采风团走进“世界自然遗产”铜仁梵净山。梵净山的主景,叫金顶,一座拔地而起的柱状山峰,到了顶部分成了两部分,上面有天桥连接,两边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摩尼佛,一边供奉弥勒佛,以此诠释现代佛(释迦摩尼)向未来佛(弥勒佛)交替的理念。凉风习习,满目青翠,溪流潺潺。站在山顶,观蘑菇石、红云金顶、万米睡佛等,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脚下云海翻涌,磅礴壮观;耳旁虫鸣鸟唱,回归本真自然;天边落日红霞,唯美烂漫。山上常仙境般云雾缭绕,山巅寺庙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此情此景令人心中禅意顿生。
作为中国第53项世界遗产的梵净山,有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是人类最后的生态王国,是众多濒临灭绝动植物的庇护所,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年平均气温13.1℃至14.7℃的梵净山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多次入选中国十大避暑名山,被中国气象协会授予“天然氧吧”称号,是适宜人居、醒目健肺的养身胜地和避暑天堂。
除梵净山、朱砂古镇外,铜仁市还有享誉“千里苗疆第一城”的苗王城、“贵州第一沟”的亚木沟、“离月亮最近的喀斯特溶洞”的九龙洞等景区,域内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交相辉映,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据了解,近年来,铜仁市充分利用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品牌,通过在梵净山景区内做“减法”,加大对梵净山的保护,在梵净山景区外做“加法”,不断提升旅游“软硬件”设施,按照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的思路,积极拓展文化旅游业态,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全面释放文化旅游经济潜能,以文化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推介会上,万山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柯大向嘉宾推介了万山文化旅游资源。万山是新中国历史上曾经的特区,山川秀丽,集山、林、水、洞于一体,自然风光独特;境内以“丹砂文化”为主,多种文化相得益彰。目前境内还拥有“西南地区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典范”九丰农业博览园、享誉“黔东第一漂”的夜郎漂流、“长寿福地”氧吧挞扒洞和美丽乡村黄家寨等景区景点,处处是美景,步步是景观。
炎炎夏日,避暑享清凉,桃源铜仁甚是好去处!
(责任编辑:席昱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