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文/《中国周刊》记者李春梅
图/石磊、任廷昌、何朝清、雷孝平、牛克锋、BenjaminTapley、
朱永忠、顾莹、杨传东、《中国周刊》记者杨剑坤
黔金丝猴存世总共只左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特产的三种金丝猴中数量最少、分布区最窄、濒危度最高的一种。在《濒危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1》中列为E级,即濒危度最高的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在一些志书中其实可以发现关于黔金丝猴的记载。如编制于年的《铜仁府志》载有“思南、石阡一带山中产兽曰宗彝,类猕猴,巢于树??太平广记谓:思南、石阡、铜仁所属的梵净山产。”《贵州通志》描述“宗彝”的形态,称其“形类猕猴而大,尾长四、五尺而歧端,色苍黄,鼻露向。‘其行动时,老者居上,子孙依次居下,老者简出,子孙搜岩得果,即传递而上,荐老者食??上者未食,下者不敢尝。’”《印江县志》称“鬃彝,知孝敬老,食物始至老而递小,喜群居,结伙而行,构树为巢,昼伏夜出,靠食山果和植物茎块为生。”
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冒着雨势从印江县苏家坡方向登上梵净山,试图寻找和证实黔金丝猴的存在。但大幅的降温打断了考察计划。时值秋季,这样的降温在夜间会使得雨水急冻成冰,威胁进山人员的生命安全。考察被迫终止。
年,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彭鸿授带队重新对梵净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还是未找到活体黔金丝猴。这个神秘的物种,似乎只活在书中和人们的口头相传中。
但考察也不是一无所获,彭鸿授在当地村民家获得了一个猴子的头骨,其大小和形状近似川金丝猴,但鼻骨上仰,鼻孔上缘窄小、下缘宽大,就是神秘的白肩仰鼻猴的头骨。
从发现残缺的猴皮开始,一直到完整的头骨,半个多世纪过去,人们没有见到一只活的黔金丝猴。黔金丝猴是否真的存在?它们是不是刚被发现就已经灭绝了呢?这成为萦绕在无数人心头的不解之谜。
梵净山林深草密,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果腹的食物;也提供了藏匿的隐蔽之所,保护它们不受外界的侵扰和伤害。当地的村民也只有在冬天大雪封山等极端恶劣天气造成食物稀缺时,才在森林的边缘,见到这些形态奇特的珍禽异兽。但这些机敏的动物异常警觉,
一察觉险情,便会迅速退回原始森林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白肩仰鼻猴,和华南虎、云豹等无数在此繁衍生息的奇珍异兽一起,梵净山小心翼翼地守着她的秘密。
雨住,云未散。
我和护林员边走边聊着“护林员和蛇”的故事。
尖吻蝮,是梵净山的剧毒蛇类之一,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种。当地人俗称它为五步蛇,是护林员们谈之色变的一种蛇,因其全身棕褐色底显白色菱形花纹,故又名白花蛇。它的体型较一般蛇来得大,三角头特别明显,吻部尖端向前方翘起,头背具对称大鳞片,体尾均粗短。尖吻蝮虽美丽,但剧毒无比,被其咬到,不出五步,人必倒地,生命危在旦夕。
护林员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冷汗直冒。其实,这绝对不是一个好话题,尤其是在这个时候。
尖吻蝮是梵净山的一种剧毒蛇类,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种,当地人俗称它为五步蛇。
梵净山中的气温要比山外低好几度,大地回春的时间晚,蛇虫鼠蚁出来活动的时间也晚。5月初,正是蛇虫鼠蚁们萌动的时节,岩缝中、小路边经常能见到它们“可爱”的身影。许多护林员都有过被蛇咬的经历,还有被熊追、被猴子耍等等。有时候,猴群在他们的头上采食,突然就会拉屎拉尿,将树下的护林员淋一身“腥”。
各种荒诞的经历,俯首皆拾。对护林员的故事精彩,我只能“痛并快乐”着。一边竖着耳朵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眼睛却紧紧瞅着脚下,时不时担心潮湿茂密的草丛里会不会突然钻出一条毒蛇来。
白领凤鹛是IUCN红色名录低危物种。
同行的摄影师正烦恼不已,他要拍摄的黔金丝猴仍杳无踪迹。
不过我却觉得,这一趟已不虚此行,我们一路上看到了盛放的杜鹃花、优雅如鸽子的珙桐树花、空谷独自开的珍贵兰花等;还躲在一棵树后,在护林员的提示下,看到了一只刚出来觅食的黑熊。
上世纪,科学家们跋山涉水,不畏艰辛,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梵净山,在这里安营扎寨,展开科学研究,试图解开梵净山的神秘面纱。梵净山却遮遮掩掩,将最真实的面貌藏在了迷茫的浓雾之下。
红腹锦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梵净山究竟有多少种动植物?究竟还有多少未被人类所发现?没人能说得清。
目前的数据表明,梵净山拥有华中、华南、西南三个区系成分的动物,共余种,兽类8目23科69种,鸟类16目39科种,爬行类2目10科30属48种,两栖类2目8科17属41种(含亚种),鱼类5目12科72种。昆虫22目科8种。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3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黔金丝猴、白颈长尾雉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藏酋猴、穿山甲等29种。每年,都有新种不断地被发现。
黔金丝猴的特殊在于它是地球的“独生子”,是第三纪遗留下来的中国特产动物,全世界,只栖息在梵净山方圆数百公里的范围内。黔金丝猴存世总共只左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特有的三种金丝猴中数量最少、分布区最窄、濒危度最高的一种。在《濒危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1》中列为E级,即濒危度最高的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濒危等级超过国宝大熊猫。如不加以保护,种群将难以正常地繁衍生息。
不管雌雄大小,黔金丝猴都拖着一条长长的黑色尾巴,当地人认为“长得和牛尾河一样”,因此他们又形象地称黔金丝猴为牛尾猴。牛尾河其实是梵净山中的一条溪流,曲曲绕绕,在山中绵延不绝。
森林植被完整的梵净山是黔金丝猴的天堂,任其逍遥自在。冬季,猴群多栖于海拔至米河谷中的常绿阔叶林;夏季多见于海拔至0米左右的阔叶混交林。黔金丝猴的种群以家庭群为主,一个公猴、两个母猴,带着一个幼猴或者一个婴猴。数量不等的家庭群聚合在一起,成为一百到两百多只的大种群。它们以嫩叶、嫩枝的树皮、花和果实等为主要食物,有时也挖树皮和地上的昆虫来吃,补充蛋白质。
云豹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种;IUCN红色名录易危物种。
但黔金丝猴的生存不是没有威胁,云豹就是黔金丝猴的天敌。
云豹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保护级别与大熊猫同级。
云豹是树栖动物,在森林植被被破坏之前,曾经广泛分布于贵州的大部分地区。森林植被破坏后,因缺少可供云豹栖息的大树,云豹的数量巨减。目前,梵净山是云豹主要的栖息地之一。
生性凶猛的云豹虽然个体不大,但行动敏捷,耐力非常好,善于爬树,能从树上跃至地面,也能从地面一跃至两、三米高的数枝上。它们有尖而长的犬齿,头骨也是猫科动物中最长的,因此动物学家推断它们可能和生活在一万年前冰河时期的剑齿虎有血缘关系。猴类、苏门羚、兔类及松鼠等是云豹的主要捕食对象,攻击时,云豹锐利的爪子将猎物“一招锁喉”。
峨眉髭蟾(胡子蛙)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云豹遭遇到黔金丝猴群,是一场饕餮盛宴;而黔金丝猴遭遇到云豹,便是一场灭顶之灾。
黔金丝猴、藏酋猴、猕猴、穿山甲、黑熊、豹、云豹、大灵猫、林麝、鬣羚、毛冠鹿,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鸳鸯,大鲵、峨眉髭蟾、棘腹蛙等,只有梵净山纯净的生态环境才能够孕育这样珍稀而奇特动物。
大自然相生相克,生生不息,没有人类的干预,梵净山中藏着一个大千动物世界,充满原始和野性,各种动物艰难而勇敢地生存着,按照自然的筛选和进化,活得生机勃勃。
峨眉髭蛙是一种长相奇特的蛙类,它的嘴巴上有一圈威风凛凛的“胡须”。护林员在介绍峨眉髭蛙时,拖了这么一句:峨眉髭蛙曾经分布于中国四川峨眉山、湖南和贵州梵净山,但由于过量捕杀、栖息地破坏等原因,使得其数量大幅减少,在其模式产地峨眉山,几乎已经绝迹。
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
而在梵净山里,峨眉髭蛙藏身在溪流林下,夏天经常能看到它们蹦来跳去的身影。梵净山神奇的生物演变过程、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平衡的自然生态成为了许多动物最后的庇护所。
不管拍没拍到黔金丝猴,对我已经不再重要。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类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顶礼膜拜,放任自由。
梵净山中孑遗的植物密码
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如果一种植物消失了,那么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随之消失。这种昆虫如果消失了,那么以这种昆虫为生的鸟类就会饿死。如果鸟类死亡了,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
梵净山为人类保留的,是一个完整的、平衡的、自成体系的生态系统。少有人类的足迹,古木参天,整天蔽日。
亚洲黑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易危物种。
下山时,山谷中的珙桐树花正开得热热闹闹。
无数片纯白无垢的花瓣,吊在浓重的碧绿色中。微风从谷中吹来,花瓣迎风摇曳,像白鸽展翅,远远望去,形同鸽群栖于枝头,蔚为壮观。
每年的4月,梵净山里的珙桐树相继开花。首先是低海拔的,然后层层推进,扩展到高海拔,一般山下的花已经谢光了,山上的花还不见得开放,整个花期一直会持续到5月底。
珙桐起源古老,是中国特有的单科单属植物,是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第三纪时,珙桐曾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多数种群灭绝,只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深山峡谷中幸存下来,成为了今天植物界的“活化石”,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它和梵净山冷衫残遗群落一样,不仅是梵净山的特有树种,也是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
斑灵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珙桐在梵净山中有着广泛的分布。在梵净山茂密的森林中,除大量零星分布外,还有13个分布成林的珙桐林,总面积逾亩,是当今世界最集中的野生珙桐分布区。
梵净山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孑遗着万至万年前的古老物种,如珙桐,是藏在深山中生命的密码。
梵净山的孑遗植物十分丰富,包括科属,分别占种子植物总科属的60.12%和55.11%。其中古老的蕨类植物如繁盛于晚古生代的石松属、卷柏属等。起源古老的裸子植物有7科19属35种,其中银杏、梵净山冷杉、铁杉、长苞铁杉、柔毛油杉、杉木、南方红豆杉、穗花杉等是发生于第三纪或更早的中生代白垩纪的孑遗物种。原始的被子植物科有木兰科、领春木科、连香树科、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等,其中壳斗科的水青冈、青冈栎、栲树、石栎等是构成梵净山常绿阔叶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主要树种,也是茂密原生性森林的主要组成之一,这些原始的被子植物中拥有大量的孑遗物种,如第三纪或更古老的珙桐、鹅掌楸、金钱槭、青钱柳、水青树、连香树等。
毛冠鹿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近危物种。
梵净山是一座绿色基因库,植物种类多达3多种。这些植物不仅古老而且珍稀,许多早已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消失,而梵净山成为这些植物最后的避难所。各类珍稀濒危植物59科属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31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8种,包括梵净山冷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珙桐、光叶珙桐等。二级保护植物23种,包括三尖衫、铁杉、杜仲、黄连等。IUCN物种红色名录收录56种,如中华细指苔、伯乐树和姜叶三七等;《中国红色物种名录》收录种,如江口盆距兰、铁皮石斛和贵州虾脊兰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收录85种,如硬叶兜兰、南方红豆杉和梵净山铠兰等。
梵净山拥有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梵净山山体垂直高差达0米以上,“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点,形成了5个植被垂直带谱。复杂的地形、地貌组合,造成区域小气候的多变,导致生态环境的多样,使梵净山的森林即使在同一个垂直带中,甚至一些很小的范围内,也出现多种不同的森林群落类型。因此,在梵净山海拔-米以下的为常绿阔叶林带中,树种包括长柄水青冈、甜槠等;海拔~米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生长着黔、中华槭等;海拔~米的落叶阔叶林带,树种有米心水青冈、扇叶槭等;海拔~米的亚高山针叶林带,树种有铁杉、梵净山冷杉等;海拔~米的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包括杜鹃、大箭竹等。
这样丰富的植被类型为梵净山中的各种动物提供了不同的栖息场所,如海拔~米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就是黔金丝猴自由自在的乐土。枝繁叶茂的大树为黔金丝猴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梵净山还有一种特殊的植物叫做梵净山冷杉,是梵净山的特有植物,中国一级保护植物,在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这次我们无缘得见。在梵净山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中,它们仅分布于烂茶顶至白云寺一带海拔~米北坡的阴湿处,种群数量仅1万株左右。梵净山冷杉林具有太平洋季风与印度洋季风的过渡性质,是梵净山保留下来的珍贵基因库,它的存在对于丰富中国植物区系、揭示古气候古植被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为自然保护和环境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地。
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读到一句话:梵净山很像是行驶在茫茫大海上的一艘航船,不同的是它上面的乘客不仅有我们人类,还有很多动植物。
梵净山是自然的一面旗帜,舞动着上千万年风云变幻,从远古走来,穿过历史。细数无数个美丽的传说,留下对生命的尊崇和感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