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答应过师父在他没有完成心愿前,不轻易将他的故事公开。但看到#百家故事#的栏目,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他在年的一次梵净山之行中给我发来这个短信:
“阿弥陀佛~红尘好~我等了几天终于把***病毒性***的特效药找到了,累也值,和你分享”。
字里行间都蕴涵着师父无比的慈悲,无比的艰辛,和无比的欣喜。欣喜的是他终于完成了他此次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找到了一种特效药,可以使众多的病人解脱病苦,重新恢复健康的生命。
短信的内容真的很简单,但当我看到“累也值”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眼泪再也难以抑制,因为三个字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付出。
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地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的交界处,海拔米,总面积平方公里。梵净山历来是佛教名山,从图片可以看出其山之美,其山之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很多人仰慕和欣往。
而师父此行却没有时间浏览壮丽的风光,也没有时间感受人文的美景,师父是带着自己的心愿和众生的利益而去,是为了他毕生奉献的中医事业而去。
此次之行,我和几位亲近弟子一直苦劝师父能选择在明年开春后启程,或者由我们一位师兄弟陪同师父一起进山。但师父说:“我不是去旅游,不会走旅游的线路。基本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才是要去的地方,你们受不了的,进到山里还要师父照顾你们,不是成了小包袱了吗?我一个人不碍事的。”
就这样,一个人背着行囊就进入了梵净山。
冬日入山,一个人在莽莽森林中,面对的是凛冽的凄风冷雨,阴森的深山密林,突兀的嶙峋怪石,还有那些时常出没的各种野兽毒虫……
风餐露宿在古树下,饥寒渴饮在山涧之中。相伴的多是山中的野畜,见到的也只有林中的鸟兽。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挡他的脚步,我们的担心也被师父慈悲的爱语所劝慰。只能在各地为师父默默祈愿。
当知道师父身患感冒时,我的心不禁阵阵翻绞。我很难想象他一个人在寒风彻骨的山中的十多天里,是拖着感冒的身体怎样继续寻找药草,如何继续完成他的心愿。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有离开山上,给我的短信中对自己的身体只一带而过,却依旧关心一位患病的师兄身体怎么样了,病例有没有拿到……
山中很多地方都是没有手机信号,此后的多日都没有了师父的讯息。无法联络上师父也让我更加担心。
而就在今晚,收到了师父发来的短信。他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发给我。当看到“累也值”的时候,心中的惦念终于翻腾汹涌出来,眼眶湿润,泪自然而落。
就这样在冬日的山里等了多日,拖着病体,忍受饥寒,那时怎样的苦我也无法去想象。但一切的艰难都不会从师父的口中听到,一直能听到的都是让我们放心,身体不碍之类的话。直到今天,才在短信中说出了:累也值!
我不知是为师父完成这次心愿的喜极而泣,还是为师父执着的信念而感染,抑或是为师父那颗无我利他的慈悲之心而感动。但我知道,此刻,只有我才能体会到师父当时的欣喜和那份满足,也只有我知道到这份满足的背后他付出了怎样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我的师父是一位普通的出家僧人,但因为他继承了佛家中医的传统,他的人生因此变得不再普通。
从八几年出家以来,他一边要完成禅宗的修行,一边还要学习佛家的中医。那些年经常为了寻找一味药材,就要背上行包,去全国各地。身上没有钱,就是徒步也要亲自找到。
几十年下来,为寻找道地药材,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他说自己走过的地方,在出家人中可以排名第二了,却从不说谁是第一。
这就是家师,一个对中医和草药有着无比执着的出家人。其实,真正能让师父这样忘我投入毕生经历和心血的,不仅仅是因为中医药本身,更因为它关乎着所有众生的身体,也关乎着一个出家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愿行。
家师是个清贫的和尚,清贫是因为他不贪爱钱财。他不化缘,一直以行医治病为己任。来求医的人全国各地都有,他总是妙手回春却只收取少量的草药成本。更多的穷苦百姓,师父则分文不取,免费送药。
但他的草药却大多是自己亲自到全国各地去收集的道地药材,就光为此付出的花费,就经常让他负债累累。有一些企业也想拿出钱来跟他合作,但过分的商业目的和对佛家中医的影响使他毅然放弃了所谓的合作。
正因为他对中草药和医术的精通,以及对很多病者慈悲地救助,所以在江南一带很有名气,被很多人称为“药王菩萨”。
他常说:好的中医现在也很多,但是好的药已经不多了。为了完成自己中医药事业的梦想,为了使更多的人远离病患的痛苦,制作更多的妙药是比他的生命更重要的责任。而他为了这个责任所付出的远非我们所能够想象,以至于前不久就因劳成疾,险些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万幸地捡回一条命。
师父的故事也只是一个民间中医的平凡故事。但中国正是有这些许许多多平凡的民间医生如金字塔的底座一般稳稳地支撑着中国的传统医学。千年传承、世代延续着中医救死扶伤的精神和医者仁心的大爱。
是夜难眠,辗转反侧。伴着泪水写下这个故事,心中祈愿:希望师父能够早日完成他的心愿,能够让更多有缘的众生远离病苦,也希望师父自己的身体早日康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