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愈 http://m.39.net/pf/a_4603724.html

引言: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层面37项任务清单之一,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高质量推进公里县乡公路路面改善工程,注重提升农村公路通畅水平、服务能力,推动农村交通多元融合发展,助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践行为民服务初心使命。

改造提升后的县乡公路

最期待的事情终于来了。看着施工队把路修到了家门口,老支书腾建宏心里乐开了花。“这是我们村里的一件大喜事,有了这条路,村民‘旅游’这碗饭一定能端的更稳。”蜿蜒的马路直通大山深处,交通的改善,让地处梵净山脚下的铜仁市印江县坪所村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新选择。一条路,改变一个村,致富一方百姓,带动一片产业。年9月,铜仁市县乡公路改善提升工程正式打响,总长.公里的县乡公路得到提质升级。交通的“瓶颈”的打破,让乡村发展有了人气、财气,一批特色产业乘势而起,成为点缀乡村振兴的重要元素。一条路、一座山,坪所村的“旅游饭”,香!老支书腾建宏是个有远见的人。年,梵净山环线公路正式施工建设,次年,坪所村村民结束“刀耕火种”的历史,统一搬到山下居住。路修好了,来梵净山的游客越来越多,腾建宏瞅准“商机”,建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那几年,靠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腾建宏在家门口就赚了不少钱.

印江县坪所村

看着老支书家里生意这么红火,不少村民开始心动,小小的坪所村又多了几家农家乐,村里的“土货”也开始走俏,尝到甜头后,村里顺势确定了靠旅游发展带动致富的新路子。“坪所村的发展,一个是靠山、另一个就是靠路。”腾建宏告诉记者,从山上搬下来后,村民们靠着梵净山吃上了“旅游饭”,但这碗饭端的稳不稳,很大程度上主要是靠这条路。好日子,过了10年。不过,到了年前后,环线公路开始变得坑坑洼洼,“开车溅起一车泥,走路扬起一身土”,不仅村民出行变得不方便,村里接待的游客量也开始“断崖式”下跌。交通的不便成为村里发展的新“堵点”。腾建宏说:“比起搞旅游产业,江口县本来就比印江起步早,基础设施比我们好,以前那条老路由于自然灾害,再加上多年来没有维护,路面就一直破损,越来越多的游客想到梵净山直接就去江口县,我们这儿的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差。”

旅游发展带动致富,越来越多的坪所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得益于贵州省公路开发公司县乡办铜仁片区县乡公路改造提升,47公里梵净山环线重新修整,路面被沥青硬化,坪所村也迎来二次发展的新活力。道兴则业兴,路达则福达。如今,行驶在印江县梵净山环线上,从河谷到半山,干净宽敞的硬化路蜿蜒环绕、连线成片,依山而建的少数民族村寨更是增色不少。“从今年开始,游客量明显开始上升,从重庆、湖南、贵阳、遵义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每天接待的游客量能有多人,村里开了8家农家乐,每家少说一年也能挣个4、5万块钱。”聚焦“中间一公里”!公里的县乡公路“换新颜”一条条通达的农村公路,串起一条条“致富线”、“风景线”。因路而兴,坪所村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年9月,省公路开发公司县乡公路改造工程的大幕在铜仁市拉开。一条条阡陌纵横交错的县乡道路,催生了乡村转型发展的蝶变,成为了通向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路。

改造提升后的县乡公路

“高速路就相当于‘主动脉’,我们现在修的县乡公路就相当于毛细血管,要发展,不仅是‘主动脉’喷涌,‘小血管’的畅通才能为乡村迎来更大的空间。”谈起县乡公路发展的意义,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业主代表处主任周再荣形容得很贴切。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年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年贵州又实现村村通客运,村村通油路,年贵州取得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胜利。一步一个脚印,对于贵州交通而言,天亮了,路阔了。

改造提升后的县乡公路

然而,在高速公路突飞猛进,农村公路变化巨大时,县乡公路逐渐暴露出其使用年限过长,通行能力较差,服务水平大幅下降等“痛点”。加快县乡公路改善提升,成为我省补齐县乡公路短板,改善路网结构,提升贵州交通质量的重要举措。打开铜仁市县乡公路改造的“作战图”,四通八达的道路通往城区内的各个角落,其中,部分被红色标注的路段在地图上显得格外显眼。“地图上标注的红色路段就是需要改造提升的路段,总长.公里,分布在铜仁10个县区市内的97条道路内,对于整个工程来说,施工点过于分散就是前期面临的最大问题。”

县乡公路改造提升施工建设

周再荣介绍说,铜仁市县乡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以来,为缩短工期,总体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形式进行施工,对原有比较好的路面进行功能性恢复,对较差的路段重新进行施工建设,并清通道路上的排水设施、完善交安工程。“改造提升工程以前,以前的县乡公路可能因为施工不规范、长期缺乏道路维护保养,导致部分路段损坏严重,改造提升过程中,我们按照道路设计规范进行修整。”周再荣说,在施工中,大面积改造了公路的水稳层,沥青路面的改造中,按照不低于5公分的标准进行摊铺,不仅让公路的使用年限增加了,行驶的舒适感和行车的稳定性得到质的提升。“毛细血管”赋能,小康路上一脚“油门”踩到底修通的路,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究竟有多大?这点,石阡县龙井乡关口坪村村主任蒲应前最有发言权,“村里的这条主干道没有硬化之前,村里人买个肥料都要大车换小车,一趟趟往村里运,现在你看,村里这条路修得又宽又稳,出行方便了,村里也因为这条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石阡县龙井乡关口坪村

这几年,关口坪村迎来了两次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在年8月份,隔壁的仙人街景区开园,让村里搭上了致富的“顺风车”,第二次是在今年4月底,村里的主干道得到改善提升,又给小康路上的关口坪村踩了脚“油门”。“高峰期的时候,我们村里接待的游客最多能有一万余人,但也是因为景区建设的时候,大型机械车来往不断,村里的硬化路被压成了‘搓板路’,不少游客来了看到路差成这样,直接扭头就走。”蒲应前说道。大车不好过,小车蹭底盘,改造这条道路,沿途的老百姓已盼望了很久。今年4月底,赶在“五一黄金周”之前,水溪槽至仙人街6公里的沥青路修整完毕,“毛细血管”的打通,让关口坪村的旅游业发展再次迎来了“高峰期”。

改造提升后的县乡公路

路修好了,村里就“活”了,今年‘五一’,关口坪村接待游客最多的一天有近两万人。蒲应前说:“现在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少,不少人回村搞起了民宿生意,每月都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比外出务工更好,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铺一条路,美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蜿蜒于青山绿水间的县乡公路,串联起的是诗画美景,连接通的是百万民心,通达到的是农民群众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景。截止到8月5日,铜仁市县乡公路改造提升已完成.56公里,剩余路段预计在8月底全部施工完毕。届时,焕然一新的县乡公路让各地将农村公路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骨架”,不断疏通乡村振兴的“经脉”,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活力。

通讯员许菡若王昌艳邹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杜延卿

编辑潘晓飞

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