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在线诊室 http://www.t52mall.com/又是一年春来到,梵净山下采茶忙。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地处梵净山西麓的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缕缕春茶香沁人心脾,26.5万亩茶园相继吐绿进入采收期,各大茶企也纷纷开足马力炒制明前茶,将名优质好的梵净山翠峰茶完美地展示在远道而来的东莞客商前,进一步擦亮了中国茗茶之乡名片。时下,在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同心村,漫山遍野的茶树迎着春光吐露新芽,层层叠叠,生机盎然。今年立春过后,印江接连遭受几场持续低温雨雪凝冻天气,导致春茶采摘时间较往年推迟了二十余天,部分高海拔地区茶场的越冬芽出现了冻伤减产等情况。近日,随着适宜气温的到来,快速催生了芽茶生长,部分茶园纷纷转入到紧张的采茶中,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高质规范进行明前茶采摘。“采茶青时,一直在培训和提倡采茶工使用提采法、双手采茶等规范高效性的采茶技巧。”在同心村茶园基地,印江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丽红,在对新招收的采茶工进行岗前实地培训时,详细介绍了该县积极推广提采法、双手采茶原因。使用提采法除了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还可有效避免捋采、抓采或掐采伤到茶青而影响成品茶叶品质。双手采茶既可提高采茶效率,提高茶青下树率,也能使采茶工多一点收入。峨岭街道同心村三百余亩茶园基地,每天都有来自印江兴民、普同等4处易地移民安置点的上百名采茶工,以每斤40到60元不等的茶青收购价参与到明前茶青的抢收中。印江自治县新寨镇兰香茶场也是如此。今年,该村余亩茶园虽遭受不利天气影响,经历了漫长的孕育期,但茶叶吐露的芽头却颗粒饱满。在基地里参与采茶的工人,每人每天可轻松采摘茶青一斤以上。据兰香茶场负责人陈正勇介绍,目前芽茶刚进入采摘期,每天约有余人采摘,每天茶青下树量在四百斤左右。山上采茶忙不停,山下制茶香四溢。随着茶青批量下树,印江各大企业为满足多元化消费市场需求,采取机械制茶与传统手工制茶双管齐下的方式,甩开膀子、开足马力进行梵净山翠峰茶的炒制工作。来到印江股份制龙头企业宏源茶业公司,茶香飘满整个生产车间。今年,该公司新投入使用的厂区和生产线正式进入生产状态。杀青机、揉捻机、炒干机等大大小小几十台机械从早响到晚,十几名经验老道的制茶师各自守候在工位上,力求每一片茶叶都能做到精制。每年一到春茶生产时节,印江以梵净山翠峰茶为主打品牌的名优茶成为省内外客商争相抢购的翘首货。特别是今年在东西部协作支持下,莞印两地通过“4+”模式,成功架起了两地农特产品销售的桥梁,拓宽了梵净山翠峰等高尖端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印江生态环境非常好,结合‘东莞市场+贵州资源’模式,我们希望印江茶在东莞市场流通后,再来反推印江茶产业一二三产进一步优化和融合。特别是想把印江对茶生态保护的核心价值融入到产品中,提升印江茶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在印江宏源茶业生产车间,广东省东莞市客商殷茵看完整个制茶工艺和标准后,对印江茶产业和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可观的分析和介绍。近年来,印江自治县按照集中连片栽、集中连片管、集中连片养的工作思路,在全县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区域中心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茶农)参与发展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印江共建成茶园基地26.5万亩,投产茶园22.38万亩,年,印江茶产量预计达到2.2万吨,产值可达到24.13亿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蔡茜通讯员王东编辑鲁媛刘诗雅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24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