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梵净山生态保护、利益调整、区划规划等工作,创新探索梵净山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机制,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保护和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梵净山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也存在体制不够顺畅、保护不够有力、利用开发不够,经济效益较为低下等问题。
为此,铜仁市政协委员任平波在2月28日参加政协第二届铜仁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时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梵净山保护开发的四点建议。
保护措施再加强。在编制《梵净山综合性保护开发利用规划》基础上,深入实施梵净山“六大”保护工程,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珍稀物种保护工程(金丝猴、冷杉等)、旅游活动管控工程、社区参与工程、遗产展示与宣教工程、科学研究与应用工程。同时健全联动共管、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梵净山世界遗产地的管控能力。
利用开发再深入。实施开发利用四大系列工程:即,“一环四连线一步道”公路建设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升旅游要素工程;东西线协同发展工程。
资金筹措再发力。梵净山区域需要两笔资金,那就是保护和开发资金,科学合理开发会增加地方政府和群众收入,也会促进更好保护。一是成立梵净山保护开发集团公司,下设各个板块分公司,搭建融资平台;二是制定梵净山保护开发融资综合解决方案,把责任分到单位、分到人头;三是创新融资模式,广泛吸纳外资企业,鼓励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投入,形成全社会来保护,全民参与旅游,增加保护和开发活力;四是抢抓历史机遇,策划编制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努力争取上级投入。
体制机制再创新。建立完善多方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细化市、县、乡、村四级责任清单,建立合理化的利益分享机制,调动各方管理开发积极性;做好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建立健全监督管理、项目审批、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体制机制,同时抓紧推进对新析置4个乡的批复;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硬性约束规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万芬
编辑尹洁
编审朱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