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驴妈妈旅游网发布了《女性用户旅游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女性消费者和男性消费者比例大致为6:4。年龄层来看,25-40岁女性消费者比例达到7成,相比同龄男性消费者有更大的住房、车子等养家支出,该年龄阶段的女性游客大多经济独立,拥有良好的学历和知识技能,同时旅游经验丰富,也成为出游的主力军。

“她”经济强势崛起

近年来,随着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日益旺盛,“她经济”正在引导一系列新的消费趋势,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在旅游消费方面呈现同样的趋势。那么“她”出游有什么特点?为增加文化旅游多样性我们可以从哪些进行思考?

一、外出旅行女性做主(家庭出游决策者)

《报告》显示,女性消费者自由行占比超过65%。出游旅伴的偏好方面:近四成的女性消费者会选择跟家人或者恋人一起出游,和朋友结伴出行的比例在35%,而也有21%的女性游客选择独自出行。

国庆期间李女士一家到成都游玩,从在家里做攻略到预订住宿、预订交通等一系列事情都是李女士提前在家做好,包括目的地是成都也是由李女士定好的。“老公忙着上班和应酬,儿子要学习和考试,所以基本都是我说了算。当然他们也会提出不同的意见,但基本都是由我拍板。”她说。

李女士家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其实是众多众多中国家庭的缩影。《报告》显示,以30岁至45岁已婚男性为调查对象的调研中,有71.5%的受访者表示全家的出游决策由妻子来决定,而男主人做决策的比例仅为15.4%。

二、讲品味,短视频成种草机器

过去一段时间,以短、快、新、奇为特征的短视频内容持续走红,一首歌火了一座城市,一段视频火了一个景区等现象比比皆是,综合数据显示,-年,像重庆洪崖洞、长江索道、贵州梵净山、稻城亚丁、浮云牧场等景点凭借着在短视频和社交圈的走红,吸引着更多女性游客前去打卡。多数想出游而又不知去哪里的女性打开这些社交软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预算等情况选好心仪的景点。

节假日想约女生出游的男性朋友,不知道去哪里玩,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网红景点是大多数女性出游的首选。

同是国庆期间,在一起半年的情侣小郑和小佳就为自己定制了一趟三亚的旅程。早在出发之前,小佳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出门要带的所有备品、衣物,还包括到了三亚之后的旅游攻略。哪住宿环境好、价格又低廉,哪个海滩拍照好看、哪个海滩更适合潜水、哪家店的海鲜好吃、哪卖水果最便宜……这些出行攻略,小佳在小笔记本上足足写了5页。

其实,像小佳一样提前做好旅游功课的女士有很多,大多数女性消费者在出游前决策阶段都会做更详细的准备“功课”,这些功课的参考多数来自于网络。

三、重安全,出游选择更慎重

由《报告》可以看出,女性独自出游不在少数,但毫无疑问,女性独自旅行会遇到独特的风险。联合国妇女署执行主任努兰博·努卡称,“我们有证据显示,在公共场合中,女性会面临男性所不具有的风险,无论她们在哪。”

她表示,针对女游客的暴力行为,只是世界上更广泛的针对女性暴力行为中的一条。“这种在社区、公共和私人空间内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的根源,和潜在的性别刻板印象、社会规范、权利和父权制有很大关系。”

由于旅游安全因素的影响,女性旅客会更多选择跟团游,即便选择了自助游,她们也会选择结伴出行。据驴妈妈旅游网数据显示,在年全年包含女性用户的出游订单中,出游人数为两人及以上的订单占74.4%。

重视“她”安全,升级“她”服务

旅游“她”经济背景之下,面对如此旺盛的旅游需求,如何提升旅游服务,保障各种旅游环节女性消费者的权益?

要从“吃、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保障女性游客的服务质量和权益。比如,以酒店为例,针对女性游客,提供更安全、更保护隐私的服务;此外,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增强互动感、参与感。改变传统的旅游观光形式,大力发展女性休闲旅游,以改变女性在旅游活动中的被动感受和压抑心理。

专家提醒,女性游客出行,特别是独自出行,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旅途中的自我保护。例如同家人保持联系,学习危急求生知识,购买旅游相关保险等,这些都是必要的。

注:更多传媒资讯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778.html